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静而心安#义无再辱20240403

(2024-04-03 14:05:41)
 3月20日回老家至今,整两周。
 若说被打的一拳和一巴掌是人性的自私、狭隘与丑恶的体现,那么再一次的食言便是不再有任何的信任及可信度可言。
 一缕气息,空空的来再空空的去,中间的任何仅是过程,本无美丑好恶。在所谓的千年、万年的发展、衍变的推行下,便生出了诸多的条条框框,约束着自身与他人,“万物之灵”不过是自诩。在胎中被束缚的生物,何来的灵?
  昨天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看了个有关自闭症的视频,旨为呼吁善待那些人。碰巧刚读了《知行合一王阳明》,他4岁之时还不能说话,要是他出身在当今的社会,岂不是就是所谓的自闭症或孤独症患者,他便被父母及社会另眼相看,继而被父母置之不理、遗弃,或者不愿意舍弃他们的父母便努力的关爱或拯救他或被他所累——这便是所谓的时代、文化、科学的进步的结果,还真有些可笑。
  一边奉行他为圣人,一边选择性的忽略圣人的经历及他周边的一切。
  什么值得推崇及信任,什么值得去思考,皆是一种导向。是否始终都有被遗漏的部分存在呢?
  第一次体会到“空”,身体是空的,生命是空的,周边的一切都是空的,所有的“存在”仅被一丝气息聚集。或许便是那所谓的“心气”。所以的荣辱更替、事态变迁均系于此。
   一呼一吸,一阴一阳,都系于此。
   从知道王国维这个人开始,有如尼采,便再难忘记。
   国学导师,字静安。他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务再辱”。无惧生无惧死的人,却惧怕被辱,这是何等的孤傲不羁和通透呢。只怕是即便在他死后,依然被后世之人辱蔑着,好在他已眼不见。
    字“静安”,这二字,在他有生之年,是否真的做到了呢,还是说以投湖结束生命来寻求这二字?
    恐怕也只能是“各自的人生各自了”了。

    昨晚,“义无再辱”几个字忽地冒了出来。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辱”,的确可以用任何方式寻求解脱。这也是多少人都没有资格评说的事实,倘若有能与之评说的人存在,兴许就是另外一种事态了。
    “静”、“安”,更是不易求得。
      
      总说自己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可以放下,什么愿望都可以不用实现。。。放下的东西微乎其微,想要的东西依然大把。。。终究是在这个世世代代的大染缸里搅和着、被搅合着。。。冷静的选择结束一切的勇气更是多少人望尘莫及的,之所为望尘莫及也仅是因为未经他的苦楚罢了。。。
      人,之所为为人,其到底是个什么物种呢?是东西?还是不是个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