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晚上,我最终还是退出了大学的班级群。
钱钱的离去我的确难过,那种难过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如果在过去能多成熟一点、多努力一点,或许到最后会更多的体谅到她,去看看他,或者有如GX告诉我的那般对她说“没关系的,有如以前你就是先去占个座位,迟早我会去找你,还会再见”。对钱钱她本人来说,我知道她努力过了,甚至还羡慕她呢,早早的完成了自己的这趟任务。
昨天早上我还挺愤闷的发朋友圈说:质疑“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更喜欢“直面惨淡的人生”这种英雄主义,撕下面具不留情面的路上渐行渐远渐无书。昨晚更是梦到了T同学头发盘得老高明星般的浓艳妆容、穿着我们的名族服装说着日语代表日本在唱歌跳舞团队的一角跳舞。
前几年,退出了高中的班级群:因为未能正视自己未入得了班主任的眼不是其他同学中的一员,他们对老师的感谢和追随对我是一种刺痛,呆在群里那根刺便时不时的晃动几下。现今突然又退出了大学的班级群,看似和同学的言语有关,实则理由是一样的,对曾经、现今样子的恐慌,潜意识的出逃能让自己有某种安全感。
即便如今,我也不知道退群是正确还是错误,只知那是在某种情绪下无可忍耐的一种释放,某种被压抑着的情绪必须得找个出口。朋友圈一个网友评价说“惨淡人生是人的主观意识,英雄大多落寞难言惨淡”,我回复说:“落寞不也是主观意识?各有各路罢了,人生不由己”。他说“没那么悲观”,我回复他“你是老板吧,我可不是你的员工哦。在同学群里告知同学离开了,同学们分分钟就在吼斯人已逝的教条和各种鸡汤文,这种心情你懂?”他说“英年早逝,心情确实沉重”。很遗憾,我终究还是删除了这位网友。
世界是自己的吗,真的与他人无关吗?作者说这句话的场景是什么,初衷是什么?我们读到这句话的场景是什么,初衷又是什么?包括“斯人已逝,生者如斯”这样的话。。。突然就别扭了起来。若非英年若非早逝就无需沉重?
昨晚看到一句话:这世间没有绝对正确的道理,只有相对合适地活着。诚然!
同一篇文章也说:“志同道合就并肩而行,三观不同就礼貌远离”。这话咋一看诚然,再一看也变了味道。。。那样的话还存在吹哨和呐喊的人吗?他们岂不是该说“”睡吧睡吧都睡吧”。那样的话,我应该改名换姓远离家人。
昨晚刷了挺多董宇辉和公司的相关视频,依然是那种感慨:真遇到真,善遇到善才是人间美景,否则仅是成败输赢。
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总非一种解读,全凭各自修炼。
世界本没有那么好,我却固执的想贪求多一点。
附上 欧阳修的《玉春楼-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深夜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烬
如今的电灯早都不会烬了,那些暖过心的人,都要记得梦里来相会哦。
PS:昨晚也梦到妈妈了,在水里院墙里喂小鸡崽,我回家又特地去买了两只老母鸡,还有别的啥是也是很护着我哦。很温暖的梦,感谢妈妈来看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