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力即差#梦里的别墅#情感漠视20230317

(2023-03-17 18:23:55)
    前几天短视频的推送里说,“著力即差”这几个字是苏轼弥留之际留下的。意思是说一件事情如果太用力就说明不对了,对的事是不需要太用力的。网上也有解释说“最佳的方法是那种可以轻松的顺势自然得到的,即所谓的巧劲,靠使用蛮力、靠勤奋一定是比较差的做法,这话几乎是真理“。我也是认可的,且瞬间就把这几个字记了下来。
    隔天我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苏轼要是没有著力过,他怎会说出这几个字来?
    即便他希望以此来告诫后人,没有真正著过力的经历能轻松的获得不著力的方法吗,能体会什么是著力的差和非著力的好?不会错把著力当非著力,不会错把非著力当著力?
    这两日早上又开始尝试冥想,练习呼吸这事,按照书里网络上看到的呼吸方法、打坐理论、秘诀等练习了无数次,能感觉到进步,依然不够理想。这两天又以“著力即差”来尝试非著力,似乎好一点点,依然不够。尝试不著力的时候后,想起学习游泳的经历,依然可以套用这几个字,这也是正确的,游泳就是需要不著力。如果没有那种著力的练习经历,怎能瞬间或者短时间就达到、领悟非著力的技巧与方法?
    身边刷手机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我们的价值观能简单的从这些视频中提取吗?

    网路上的诈骗,不也是类似的开端,网路似有让人深信不疑的能力。它拥有片段的、局部看起来很正确的“真理”。如果愿意将其包装,隐藏缺陷或不够正确的部分,便很容易比真实的交流、相处更显得完美和天衣无缝。
    非认真思考过地简单地接受这几个字的话,只会让我们很容易看到他人非著力的成果,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躺平、认命甚至抱怨命运不公的消极境地。
       
    昨晚的梦:我去观看一家有钱人家修建在既是工厂又是庄稼地的一块区域里,外墙很漂亮的一幢别墅。我从房子一端的后侧面往前走,外墙的确很美,挺长,我目测着有几米、有几间房。当转过去后,房子似敞开着的,除了外墙,里面是空的,和外面的庄稼地一样,还种着铺满红薯藤的庄稼。我很吃惊,这么一座漂亮的别墅里面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在房子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女人,我问她怎么是这样的。她说,这房子是为了占地用,她们住的地方离这里老远,她和女儿每天来这里躲避债务。
    这个梦是早上醒来后记起来的。。。总有点心生悲凉的情绪。它是在告诉我什么呢?跟自己想回家建房的想法有关,还是别的什么?
    我问自己回家的目是什么?空的房子代表什么? 女人和小孩代表谁?
    梦里我是为了自己建房去参考房子的结构取经而已,所以又总不像是仅仅跟自己有关。
    我本无别墅,也没有家庭和小孩,没有债务。梦里的女人和小孩,明明在外观精美的自家别墅里,实际上却是一个啥也没有的冰凉地方躲避债务。那是指现今有别墅的家庭的妇女及小孩么?
    多么细思即恐的一个梦啊!现实中有这样的别墅之家吗,有这样的妇女孩子吗?又有多少人在为那精美的别墅羡艳着、努力着呢?!而我呢,真的跟这个梦无关吗?即便我不是住在漂亮的别墅里,和那个女人或者小孩又有多少不同?那种空无、恐惧和呆在什么样的房子里有关吗?

    直到这一刻,我想起下午看到的一个视频里提到的一个词:情感漠视。
    视频里是这么说的:它比冷暴力更无声更可怕,表现为从来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是你发起了话题他会回复。不会记住大小节日,也不期待和你有什么浪漫的约会,但是如果你要求他他也会去做。不会关心你是否病了饿了,但是你生气他会立马和你道歉。他好像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确实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你就是能感觉到若有若无的冷淡和无时无刻的距离感。但并不会随着相处的时间增加而消失,将会把你推入更深的绝望和更大的深渊,然后你就会费尽心机的让他证明自己的感情。可当他真的问你哪里不好的时候,你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但是又说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你太作,太情绪化,你自己的需求太多,你失去了自我。这种接二连三的否定,就好像你真的怀疑或难过,真的是自己错了吗?他好像没做错什么,但是他在一起,真的让人很难过,他好像很爱你,但是又没有那么爱你。
   看到视频的那一刻,我认为和我爸、和我姐就是这种感觉。我知道还不只是他们,爷爷的后代除了大姑和四姐,几乎都是这种关系。无论有无关爱,至少他们多少都让我认为,是我自己不好。
   大概,这是为什么突然昨天就去参加那个读书会的活动了,那么多那么多期我都没有参加过。
   巧么?我能逃避么?从过往经历来看,每次有那种突然想去个什么地方且非去不可的时候,总会遇到什么人或者别样的事。
   
    再说“著力即差”,是真的真理么?
    起码,我看到了很多的不著力者,一个电话、一句话,一只手。。。
    起码,我不曾后悔曾经的所有著过的力。
    
    蛮多次看到说抑郁者跟家族的某些关联的话题,昨天老师讲的一句话更是头一次听到。而且昨天老师还将了我有意回避的人和其话题,并非老师特意安排,碰巧讲到的书的内容就在那儿!是啊,我从不曾认真研究过那花,那词的内容,包括其作者相关。那些都是我现在刻意想回避的。
    即便今天还在微信里说:从哪儿看自己都不具备患抑郁或天才病的特质,却又总是那么的无法反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