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教案——幼儿园-《谁的耳朵》
(2018-12-03 14:48: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活动名称:中班语言活动《谁的耳朵》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耳朵的外形特性,并熟记儿歌。
2.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收集相关信息感兴趣。
3.学会用“谁的耳朵…”句式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驴、马、象、猫、猴、狗、小鱼、小鸡,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通过聆听来分辨
师
(流水、鸟叫)
你是用知道的?
(耳朵)
我们的小耳朵作用可真大,大家相互看看同伴的耳朵长什么样?”
通过耳朵引出活动主题
师
(二)活动展开
1.教师出示各种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观察
(1)这个耳朵长长的,像哪个小动物的耳朵?
(2)这个耳朵尖尖的,像哪个小动物的耳朵?
2.教师朗诵儿歌,使幼儿整体感知儿歌
(1)师:“刚才小朋友们看了很多不同动物的耳朵,它们究竟是谁的耳朵呢?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儿歌中找一找答案吧。”
(2)提问“谁的耳朵圆?”
(3)“谁的耳朵短?”
(4)“谁的耳朵遮着脸?”
3.幼儿学习儿歌朗诵
(1)师幼共念儿歌
(2)幼儿自己边拍手打节奏边念儿歌
(3)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回答
4.幼儿为儿歌编配动作,表演歌儿
(1)师:“长长的耳朵我们怎么做动作呀?”
(2)师:“圆圆的耳朵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3)师:“耳朵遮着脸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代替?”
(4)全班幼儿用自己编创的动作来表演儿歌
5.儿歌创编儿歌
(1)教师出示不同动物耳朵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不仅小动物们的耳朵不一样,他们的尾巴也不一样呢?猴子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呢?……”
(2)师幼共同创编表演儿歌
“谁的尾巴长?(师)猴的尾巴长(幼)”
“谁的尾巴短?(师)兔的尾巴短(幼)”
“谁的尾巴像把伞(师)?松鼠尾巴像把伞(幼)”
(三)活动结束
游戏结束:找朋友
教师给有个分发各种动物身体和耳朵的头饰,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行走,当音乐停下来时,幼儿要找到与自己头像相匹配的耳朵相拥抱。
活动延伸:
将活动延伸至图书区,让幼儿在图书区去看看其他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