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跳出数学教数学》读书笔记

(2019-02-22 16:46:43)
标签:

读书笔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的了解到,数学的教学应该站在数学和文化的交集上,跳出数学教数学。学科间互相融合,课堂才能回味无穷。教师心中应该有很大的教学观,应该用于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强化学科间的联系,从而挖掘出数学中的文化内涵。

教师担任的是一个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你是可以被取代的;当你是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别人是无法代替的!这才是教师专业化的真谛。

当今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知识的引领者。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

一、关于数学教材的处理。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创造性的去使用教材,每个教师要努力做到“脑中有课标,手中有教材,眼前有学生。”

(一)尊重教材,却不“唯教材”

教材教学的材料。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做到主动积极的钻研教材,如果发现中的知识违背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所提供的材料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时候我们教师适当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来重新选择合适学生的学习材料;当教材呈现的知识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时,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继续深入挖掘教材,选取更好的内容深入加工,尽可能的拓宽知识面;当学生动手操作有困难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并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当数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学习时,要适当调整单元学习顺序等等。

(二)钻研教材,要物尽其用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前提条件钻研课标,掌握课标对相关知识的解释说明,深刻领会每一节课的教学理念、目标和要求。要具备全局观念、整体意识,有联系、有系统地看待数学知识。

1.教师要整体把握小学教材,了解各学段的知识分布。

2.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

3.在分析重点、难点时,也要注意分析每个素材的实际意义和实际价值。

4.教师在创设情境要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找到新知的切入点。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要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和也要注意知识的延伸点。

(三)用好教材,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用好教材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适当的训练。确定阅读内容,阅读时间,读出一定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 知道阅读概念、定理、性质、公式。

以上这些教学内容语言精确但对学生而言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借助浅显的语言解读或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2. 阅读图形题。

数学图形包括情境性插图、几何图、实物图、线段图和表格等,针对一些看不懂图意的图,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图中的一些关系,再用数学语言进行完整的表述,然后再讨论计算方法。

3. 阅读计算题。

审读计算题时,老师要切记让学生先多读几遍阅读题目要求,标出关键信息,并且强调,不要看错数字和符号。也可以出示一些容易混淆的题,让学生区分异同点。

4. 阅读应用题。

这是培养数学阅读的重头戏,也是令数学老师最头痛的部分。考试时往往失分的就是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失分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阅读中,要让学生标出重点关键数学信息从而理清语句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本书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而不仅仅满足于当一名执行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