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洪赈灾与附捐邮票

(2023-08-07 03:39:19)
标签:

集邮

分类: 藏品藏识
沽水巡邮(58)

抗洪赈灾与附捐邮票


罗文华


抗洪赈灾与附捐邮票


    京津冀地区近期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海河流域下游行洪泄洪面临严峻考验。相关地区和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抢抓时间窗口,动员各方力量,抓紧做好堤防除险加固、畅通行洪通道等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遭遇战。历史上发行的反映抗洪赈灾的邮票,也成为近期集邮爱好者议论的热门话题。
    中国历史上洪灾频繁发生。以黄河为例,两千年来仅有记录的水灾就达1500多次,重要改道达26次之多。抗洪治水,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课题。邮票作为国家名片,亦于方寸之间表现了中国历史上抗洪治水的壮举。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行的抗洪治水题材邮票,是1952年10月1日发行的《伟大的祖国——建设(第二组)》特种邮票中的第一枚《淮河水闸》。图案是横跨淮河的润河集分水闸,上方有毛泽东主席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淮河水闸,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闸。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7年12月30日发行的《治理黄河》特种邮票,全套四枚,分别为《示意图》《电力》《航运》《灌溉》,图案分别以橙、蓝、红、绿为底色。《示意图》采用了地形图的描绘方式,富有立体感,体现了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黄河工程规模之浩大;《电力》为三门峡水电站;《航运》表现了治理黄河的远景航运场面;《灌溉》描绘了黄河经过治理后宽阔的河道。在四枚邮票的左侧,均以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棉花、麦穗等作为装饰。
    1980年11月20日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纪念邮票,其中第二枚是《战国水利家李冰》。李冰在任蜀郡太守期间,带领百姓在岷江流域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这项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8月6日发行的《中国古代神话(二)》特种邮票,其中第六枚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中国民间传播久远的著名神话故事。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从父亲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堵为疏,率领民众历经十余年最终治水成功。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栉风沐雨与洪水搏斗的事迹,为后世所颂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邮政局1998年9月10日发行的《抗洪赈灾》特种邮票。1998年夏天,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百年罕遇的特大洪水,百万军民决战三江,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中国抗洪史上的伟大奇迹。《抗洪赈灾》特种邮票画面以“众”字为主图,将“众”字变形,显现出众多的“人”手挽手,组成一道道人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洪水。邮票还带有附票,其图案为主票图案的缩印,但没有洪水浪花,象征洪水退去,抗洪救灾取得胜利。上方印有附捐面额“50分”字样,下方印有“附捐”二字。在邮资部分,上书“爱心同在,众志成城”八个字。
    附捐邮票,指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筹款而在邮资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半邮政邮票。它与普通邮票的区别是,除邮票面值外,另加捐资。捐资部分用于福利事业。依照万国邮联的规定,附捐邮票面值写在前,附加值写在后,且字体应较前者为小。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地新南威尔士(今属澳大利亚)1897年6月发行的,面值为l便士,售价为1先令,超出部分即为附捐之用。中国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所得捐款用于救济黄河决口区的灾民。
    天津市集邮公司曾为1998年《抗洪赈灾》邮票的发行设计了新颖的首日封、赈灾公益明信片,我曾在集邮市场买到过一枚天津市集邮公司发行的此种首日封。当时发行的《抗洪赈灾》邮票销售收入,早已用于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