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与世长辞,享年103岁。孙先生生前多次谈到,20世纪40年代他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学习时,诸多师长中,校长徐悲鸿先生对他的帮助和支持最大。徐校长不仅指导他学习中国绘画书法及西洋美术理论,而且还主动掏钱买他的画,既有看重欣赏之意,又有借机资助之情,使青年时代的孙其峰备受鼓励。
徐悲鸿(1895—1953)生前担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绘画大师。在他光阴有限的艺术生涯中,却与天津美术界深度交往达二十余年,留下了很多佳话。
1931年5月21日,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的徐悲鸿应邀来津参观市立美术馆举办的美术展览,同行的还有徐悲鸿当时的妻子蒋碧微、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潘玉良等,一行共14人。创办于1930年的天津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公立美术馆,由著名教育家严修(范孙)之子严智开担任馆长。为充分发挥美术馆在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市民美术修养方面的作用,严智开发动公家和私人关系,广泛邀请艺术界名流加入天津美术馆的建设中,遂向享誉海内外的画家徐悲鸿发出了参观美术展览的邀请。天津的浓厚艺术氛围吸引了徐悲鸿,除5月22日上午参观天津美术馆外,他还访问了老朋友冯武越主持的北洋画报社,与舌画的创始人、著名画家黄二南切磋了技艺。黄二南以舌代笔,绘画牡丹图赠送蒋碧薇;徐悲鸿也当场绘就一幅金鸡图,回报黄二南。一时间,“黄舌吞吐,徐腕盘旋,各书其致”,构成了天津艺术史上的一道别致的景观。
1932年4月初,徐悲鸿应邀到天津南开大学作学术演讲,并下榻于南大百树村32号。演讲的当天上午,在秀山堂二楼休息室布置了一个小型画展,展出徐悲鸿带来的画作11幅,包括动物写生画和山水画。《南大周刊·副刊》曾赞许道:徐的画“以西洋写实派之功夫,寄托中国画之精神,两者之长,兼而有之”。徐悲鸿亲自讲解,他还向观者说明:他的画以动物画居多,这是因为他在欧洲时常去动物园,对各种动物详加观察,细作推敲,熟悉它们的外形、内腑乃至“个性”。他还举出一个例子:有位朋友托他作画,表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意境,他至今未作,因为他对黄莺未作细致的观察。下午,徐悲鸿在南大秀山堂礼堂作了“世界美术之趋势与中国美术之前途”的演讲,他结合自己的作品与艺坛轶事,以事论理,既生动又透辟。对其精彩的演讲,南大师生及很多慕名而来的校外美术爱好者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徐悲鸿是一位视野开阔、博采众长的艺术家,他对天津“泥人张”彩塑也是情有独钟。1932年徐悲鸿在南开大学演讲期间,张伯苓校长跟他讲到天津“泥人张”轶闻,并赞美“老张先生”(张明山,1826—1906)艺事精绝,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在徐悲鸿的恳求下,张伯苓校长带他到位于西北角文昌宫的已故校董严修宅邸。严家人捧出“泥人张”为严修父亲、伯父捏的塑像给他们观看。徐悲鸿赞誉两件作品“色雅而简,至其比例之精确,骨格之肯定,与其传神之微妙,据我在北方所见美术品中,只有历代帝王画像中宋太宗太祖之像可以拟之,若在雕刻中,虽杨惠之不足多也”。他随后到估衣街同升号泥人庄选购了“泥人张”第二代张玉亭的几件小品,南归后即发表文章宣传天津“泥人张”的艺术成就。
1990年9月,天津水晶宫画廊开业,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应邀来津为画廊开业剪彩。我到水晶宫饭店看望廖静文女士,她深情地说:“我喜欢到天津来。天津有悲鸿的得意学生王学仲、孙其峰。”王学仲、孙其峰两位著名书画家,没有辜负恩师徐悲鸿先生的希望,通过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为提升天津城市审美水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天津人民喜爱徐悲鸿的作品,尤其是他笔下的奔马。天津的博物馆、美术馆曾多次为徐悲鸿举办画展。1985年11月,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举办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四位中国现代绘画大师的画展,其中包括徐悲鸿代表作《九方皋》画稿。1985年7月,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举办“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纪念展览”,共展出徐悲鸿的国画、书法等作品六十余件,展品均出自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市文物公司、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等单位。
我在天津集邮市场买到过邮电部1978年5月5日发行的徐悲鸿代表作《奔马》特种邮票,以及1984年7月19日发行的《徐悲鸿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奔马》邮票全套10枚,充分表现了徐悲鸿笔下"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态势与精神。《徐悲鸿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时,天津市邮票公司还为这套邮票发行了首日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