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水巡邮(32)
吴裕成为生肖邮册撰文
罗文华
由于疫情,很多事情都在习惯性地延缓,我收到今年的生肖专题邮册时,已经入夏。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今年发行的这本生肖邮册,名称是《福虎迎祥开嘉岁——2022壬寅年邮票珍藏》。这本以四轮生肖虎票为主角的邮册,是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生肖题材系列产品中的最新产品,包括《壬寅年》套票、小版票、大版票、小本票、首日封及个性化邮票等。《壬寅年》特种邮票由当代画虎名家冯大中作画、设计,一套两枚,以器宇轩昂的上山虎形象表现对国家蒸蒸日上的期盼,以温馨祥和的母子虎画面传达对家庭幸福圆满的祝愿。此外,《福虎迎祥开嘉岁——2022壬寅年邮票珍藏》还印有历代各种以虎为造型的文物,张善孖、齐白石、刘继卣等美术名家的虎画,以及历史上发行的虎票。通过这些内容,不仅营造出喜迎虎年的文化氛围,而且拓展了生肖邮票的文化内涵。这本主题邮册设计精心,图文并茂,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福虎迎祥开嘉岁——2022壬寅年邮票珍藏》撰文者,是天津著名民俗学者、文史专家吴裕成先生。近些年来,吴裕成先生已经多次应邀为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的不同生肖的邮册独家撰文。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的邮册,代表中国集邮文化产品的最高水平,广受海内外集邮爱好者喜爱,该公司多次诚邀吴裕成先生为生肖邮册独家撰文,这是天津人为中国邮政事业作出的新贡献,是天津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全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天津学术文化界值得骄傲的事情。
天津文友之中,我与吴裕成先生闲聊邮票最多。吴裕成退休前长期在《今晚报》做编辑,曾任副刊部主任。他很早就爱好集邮,经过不懈集存,藏品十分齐全。他也喜欢写关于邮票的文章,如果将这些文章搜集编排下来,已经足够出版一本书了。吴裕成性格稳重,做事认真,酷爱读书,执著钻研。他顺应时代文化发展和报纸工作需要,由一名资深的集邮爱好者,逐渐向专家学者转型,在编好副刊之余,从事生肖文化研究和民俗事物解读,出版多部很有价值的著作,其中研究十二生肖与中华文化的著作多次再版,他写的关于门文化、井文化的著作也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吴裕成的学术研究成就斐然,影响广泛,使他成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亦曾任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
吴裕成成为学有专长、著述丰赡的专家,早年的集邮经历对他影响很大,长期关注邮票发行动态也对他的研究有所启发。2014年,我发表过《我的集邮小史》一文,其中谈到集邮在人们文化生活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收藏历史,但在我的印象里,直到20世纪80年代,‘收藏’这个概念在中国还没有普及。而‘集邮’这个词在当时却喊得很响亮,它几乎就是‘收藏’的代名词。现在中国的收藏家,差不多有一半曾经是集邮爱好者;而现在中国的民间收藏爱好者,比如收藏钱币、票证的,则大多数都有过集邮的经历。换句话说,集邮是当代中国收藏之母,很多门类的收藏家都是从原来的集邮大军中分化出来的……”我还在文中预见,将来会有一天,历史上发行的邮票不再仅仅是收藏品和观赏品,它们会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素材。因为在过去那些图像缺乏的时代,邮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极为繁复的图像宝库,各个学科都可以从中搜寻到自己的历史。从吴裕成的经历看,集邮活动不仅训练和培育了众多的收藏家,而且还确实潜移默化地滋养和成就了一些学者。
吴裕成认为,十二生肖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起源于远古华夏先民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在斗转星移的悠悠岁月里,与天象观测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系列。十二生肖浓缩农耕文明而形成的时间空间序数符号系统及其应用习俗,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十二生肖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其间包含了中国人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与人生梦想。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重获价值认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十二生肖如沐春风,受到百姓的追捧,并以美好的祝福回馈大众。正因为此,吴裕成致力于书写古往今来精彩的生肖故事,不断地为读者和集邮爱好者献上一道道文化盛宴。
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中国生肖文化人们尤感兴趣。很多国家的邮票公司都发现十二生肖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发现生肖轮转与邮票发行之间具有天然的同步性和互动性——年年都有贺岁吉祥语,岁岁都做新春吉祥物。因此,每年都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春节之前及时推出生肖邮票,占领集邮市场。作为十二生肖的故乡,中国利用发行邮册精确地讲述十二生肖与中华文化的深厚渊源,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的现实价值,自然是责无旁贷。由吴裕成先生这样真正爱集邮、懂邮票的民俗专家来执笔介绍生肖文化,无疑更是中国邮票之幸、广大集邮者之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