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的文化自信
——“说洋钱”二百期感言
罗文华
春节将至,喜气洋洋,有“津门剪报大王”之美称的刘喜春老先生和几位热心读者给我发来邮件,除了拜年外,还特别祝贺我在《中老年时报》“岁月”版上开设的“说洋钱”专栏刊发二百期。刘老先生在信中说:“您的‘说洋钱’专栏不仅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有特色的外国钱币,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历史事件、世界名人、各国文化和风俗景观,引起了我们对年轻时代的回忆,满足了我们的知识需求,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希望您继续‘说’下去!”在此,我真诚地感谢近四年来陪伴我走过这二百期的众多热心读者,也真诚地感谢《中老年时报》的领导和编辑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与广大读者交流的平台。
“说洋钱”写了二百期,最大的感受是面对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信心十足地面对世界文化,提高自己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主动权、话语权。“说洋钱”的写作宗旨,正是在中国文化不断崛起的形势下,引导读者跨越国家的界碑,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进而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我在介绍奥地利发行的海顿纪念币时写道:“喜欢听着音乐看书,入耳的常常是海顿。冬日午后,坐在南窗前,浴于阳光下,细细地听布伦德尔、波戈莱里奇们演奏的海顿,总有一种澄净而舒展的感受,不啻赏心乐事……”也是表达一个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精华无碍的接受与至高的享受。
无论是铸造钱币历史之悠久,还是发行钱币种类之丰富,中国都堪称世界钱币老大。然而,多少年来,世界钱币的权威目录、专著,中国人要阅读欧美的;各国钱币的拍卖、评级,中国人要听从欧美的;世界最佳硬币的评选,也要以欧美的标准为主导。这当然与中华泱泱钱币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鉴于此,我写“说洋钱”,从不以“洋”说“洋”,为“钱”写“钱”,而是努力以中国人的文化观、世界观、价值观研究和鉴赏世界钱币,体现中国对世界事务的积极参与,彰显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深刻的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在“说洋钱”专栏中,我写美国费城鸣响自由钟,写英国废除奴隶贸易法案,写列宁在十月,写海明威名著诞生于古巴,实际上都是在写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故事,都是想通过生动的故事阐述我们所崇尚的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等。2017年7月,拙著《说洋钱──世界硬币鉴藏录》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收藏家姜维群先生赐序并赋诗:“罗氏说洋钱,篇篇见大千。方圆乾坤大,世界东西禅。不是蛇吞象,抑非铜臭诞。拳拳俗物里,沐日履云端。”把中国人的眼光引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人的声音,如此,便使钱币超越了“俗物”层面,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
2017年11月12日,在北京报国寺,全国钱币收藏联盟外国钱币委员会成立,我有幸被选为该会副会长,在会上发言的题目就是《面对世界的文化自信》。千年古刹报国寺,明末清初就是京城最有名的书市,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即曾寓居报国寺,浏览书市,研究学问。顾炎武去世后,他生前居住的西小院被修建为顾亭林祠,迄今保存完好。每次我逛报国寺,都会到古朴寂静的顾亭林祠驻足沉思。我喜欢顾炎武所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早在三百多年前,这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开放交流对于文化自信是多么的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