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
——说洋钱之一百八十
罗文华
本文作者收藏的1997年利比里亚10利比里亚元银币(正面)
本文作者收藏的1997年利比里亚10利比里亚元银币(背面)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著名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改编的电影《敦刻尔克》最近在中国大陆上映,引起观众浓厚兴趣。执导这部大片的英国导演诺兰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预言《敦刻尔克》的音效和画面将“传达给观众一种从未在电影院体会过的紧张和悬疑”,而影片最终的意义落脚点则是“敦刻尔克精神”,不仅对于“非常有共鸣的英国人”,而且“对那些不熟悉故事的观众来说,仍然具有伟大的意义和帮助”。而评论家们有的认为《敦刻尔克》“有对英国的保守的文化怀旧”,有的则认为“诺兰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释放了电影语言的自叙事能量,把一部没故事的影片拍得浓烈而空灵”。
“敦刻尔克大撤退”其实是很有故事的。它发生在1940年5月26日。当英法盟军防线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快速进攻下崩溃,英国决定将盟军从法国撤走。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敦刻尔克,成了被围困的40万盟军官兵的海上退路。面对德军的步步逼近,他们不得不背水一战。随后的九天,在德军的猛烈空袭下,盟军33.8万人从敦刻尔克撤出,但依然有2.8万人阵亡,4万人被俘。同时,英军大量的重型装备被遗弃在敦刻尔克。但是无论如何,英法盟军毕竟成功地撤退到英国本土,保存了最后的军事力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就此事发表的演讲中说:“它说明了英国将决心继续战斗!”如果没有撤回这些训练有素的军人,英国可能就不会再有信心与德国继续打下去,而美国也有可能不会参与欧洲的战争,二战的历史将会改写。因此,也有历史学家评价这场大撤退为“胜利的战役”“敦刻尔克奇迹”,乃至“最伟大的撤退”。
我存有一枚利比里亚1997年10利比里亚元银币,正面铸有英法盟军自敦刻尔克实行大撤退的场景——天上战机穿梭,船上站满正在撤退的士兵,远处升腾着爆炸的火球,配以英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字样,以及面值,背面铸有利比里亚国徽、国名、发行年份和面值等。有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出版物,在欧美并不少见;然而,有关这场大撤退的纪念币品种,却并不多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