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州通宝现身津门
——说洋钱之八十一
罗文华
本文作者收藏的古代日本阿州通宝铜钱(正面)
本文作者收藏的古代日本阿州通宝铜钱(背面)
今年国庆长假第一天,我在家上网浏览信息,偶然间看到天津一家知名的钱币网店新近贴出一枚牌子形状的老铜钱,名为“阿州通宝”。我知道,阿州通宝是一种十分稀见的日本古钱,本来铸量就不大,目前在日本已经罕有,在中国其真品更是寥寥,前几年南京发现一枚此钱,《扬子晚报》还刊出了一条消息。自古天津与日本交往频繁,近代以来两地钱币收藏界交往愈加密切,如今阿州通宝现身津门,令我很感兴趣,于是马上赶到古文化街古玩城,找到这家网店的实体店,一睹实物。这枚阿州通宝铜钱呈长方形,带边框,四角椭圆,像个牌子,正面铸有行楷“阿州通宝”四字,背面铸有行楷“十两银札”四字。此钱字口清晰,包浆醇厚,乃传世之物,我遂欣然购下。店主系朋友,告诉我此钱原为津门一位老藏家所宝,存于天津至少有几十年了。
阿州通宝,是日本幕府时代(1185—1867)末期的一种地方货币。再具体些说,为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后期德岛藩所铸。德岛藩位于日本西南部,四国地区东部,南濒太平洋,旧称阿波国,俗称阿州,今为德岛县。“通宝”本是中国自唐代至清末铜钱的名称,阿州通宝上又全是汉字,所以过去曾有人误认它是中国四川省阿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铸,也有人因从多本古钱币书上均没有查到出处,便推测它“是五代十国时期或南宋时期的地方势力铸造的,地点可能在广西、贵州和湘西一带”,这都是对中国钱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缺乏了解所致。
阿州通宝背面所铸“十两银札”,也颇值得研究。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的价值符号,银札是日本纸币之一种,但阿州通宝却将银札铸成铜币,实际上是打着纸币的旗号以铜钱代替银钱。其中的“两”字,铸为“匁”形,它在日本汉字中是“兩”之简字。有人将“匁”认成“文”,或“钱”的简化字,都是错误的。记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天津一些早点铺和单位食堂门口介绍当日饮食的小黑板上,也经常看到这个“匁”字,只不过字中的长捺更像是一笔稍短的橫划,当是“兩”字草写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