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半纪天正午
——《秋缘墨彩》序
罗文华
“牧野鹰扬,百世功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这副康有为贺吴佩孚五十寿诞对联,我一直十分欣赏。想当年吴大帅坐镇洛阳,威震中原,傲视群雄,不可一世,五十寿辰庆祝活动自然是盛况空前。南海康圣人也不惜放下身段,特撰此联,把吴的武功比于武王克纣,将洛阳贺寿喻为诸侯齐会,虽不免有高抬之嫌,但从对联的遣词、寓意、声韵、对仗来看,则堪称绝妙,不能不说是大手笔。
当代文人颇有雅兴者,如苏州才子王稼句先生,数年前在其五十寿诞时印了一本集子,书中尽是各地友朋为他写的印象记、书评等,可读性强,别开生面。明年我也将至五十周岁,有些热心的朋友建议我弄点动静,但我生性疏懒,想来想去,只准备明年搞一个小型网展,名为“五十年前的世界硬币”,即把我家里存的世界各国1965年发行的硬币拍成照片,贴在博客上,配以文字介绍,让网友们重温一下半个世纪前我出生时的世界,也算是传播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吧。
今有山东新泰作家、藏书家阿滢先生喜臻知天命之年,编辑了一册《秋缘墨彩》,即将付梓,命我作序。这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是师友赠诗,第二辑是名家手札,第三辑是友人书画。观其作者,皆为全国读书界、文化界名家,如第一辑中的萧金鉴、徐雁、王成玉、袁滨、杨栋、谷雨等,第二辑中的车辐、李济生、谷林、黄裳、来新夏、袁鹰、文洁若、丰一吟、姜德明、流沙河、马嘶、朱金顺、董桥、陈子善、龚明德、沈文冲、彭国梁等,第三辑中的牛汉、侯井天、李心田、苗得雨、石英、韩石山、张炜、自牧、王稼句、伍立杨、徐明祥等,都是我所熟知的,而且大多都是良师益友。一书之内,能够达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足见阿滢交往之广,人脉之富。品赏他们的作品,更是“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阿滢是闻名全国的文化人,是中国民间读书活动的积极分子。近些年,他在继续从事书话、散文写作的同时,致力于地方文化和家族文化的研究工作,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此外,他还向全国的文化名人广泛约稿,主编了《我的中学时代》、《中国旧书店》等书籍,出版后成为读者喜爱、市场畅销的“双效书”。阿滢爱读书,爱买书,爱藏书,爱写书,爱编书,他每天的生活都跟书有关,他对文化的坚守精神给他所在的城市平添了一缕馥郁的书香。对此,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写道:“阿滢生活在山东一座小城,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都不太好,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克服重重困难,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宣传读书、弘扬文化,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博得各地书友的赞誉。如果我有机会推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一定首推阿滢。”
由是想到,现在一些人到中年的知识分子,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但在做人做事方面,与阿滢相比,真是判若云泥。尤其是在大城市里,一些教授、研究员受到文化浮躁的熏染,不是踏踏实实地读书、认认真真地做好专业研究,而是四处招摇,求名逐利。他们拿不出一本像样的学术专著,却乐于接受媒体不痛不痒的采访,在报纸上发表一些不三不四的小文章。此外,他们还到处打秋风,以兼课、搞讲座等名义,廉价出卖知识和人格,从附庸风雅的企业家和官员手里捞小钱。至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内部考试、招生、评职称、评奖等方面的种种黑幕,更是尽人皆知。这或许就是我十分厌恶那些早已贬值的教授、博导,而格外尊重心地明净、安贫乐道、崇慕文化、扎实做事的读书人阿滢的主要原因吧。
人到中年,做人做事,最具有优势,也最易尴尬。倚老卖老,可以宽容;年轻无知,可以理解;中年人如果浮躁虚妄,则最难被人原谅。
阿滢先生以五十岁生日为由头,精心编印《秋缘墨彩》一书,分赠各地友人,意在弘扬文化、展示艺术、宣传读书,如此励己娱人,实在可喜可贺。祝愿阿滢先生以五十岁生日为新的起点,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展现更加精彩的人生。
兴之所至,顺诌打油,无暇推敲,权当祝词:
回首蓦然观岱松,
书里梦里乐从容。
人生半纪天正午,
秋缘斋中墨香浓。
甲午年八月初五日写于天津镇东晴旭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轩
(《秋缘墨彩》一书近日已由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