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上有马,马上有钱
罗文华

中国2014年马年生肖纪念币
我本来就喜欢马,我的儿子恰好属马,我便愈发喜爱马题材的工艺品。今逢马年,我提早做好准备,搜集了一些生肖马图案的钱币、邮票、剪纸等。
2013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2014马年纪念币正式发行,初定发行一亿枚,数量可真不少。马年纪念币是首轮十二生肖纪念币中的“关门币”,且有“马上有钱”的吉祥寓意。临近岁末,为了抢这个新年的好彩头,有些老年朋友便闻风而动,早早出门去“抢”马年纪念币。银行门口,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全是兑换马年纪念币的老头老太太。考虑到配额有限,银行一般只允许每人兑换一枚,即以一元普通流通币兑换一枚面值一元的马年纪念币,先到先得。我没有时间去排队兑换,便从网上浏览了一下,网店马年纪念币每枚价格以12元至20元居多,还有些商家挂出了30元至35元的高价。2013年12月28日中午,我逛天津古文化街文化小城邮币卡市场,一位摊主告诉我,马年纪念币他卖15元一枚,一上午已经售出十余枚。2014年1月10日上午,我逛北京报国寺邮币卡市场,马年纪念币标价14元一枚。2014年1月24日中午,我逛天津一宫邮币卡市场,以每枚11元的价格购得两枚马年纪念币。我买生肖纪念币,习惯在春节前几日,这时的价格往往接近最低点,而且买到家也算是一种“年货”。
仔细欣赏马年纪念币,发现它与其他11枚生肖纪念币风格一致,图案为一名女童骑着木马,手里提着双鱼挂饰,具有浓郁的民俗民间色彩和节日喜庆气氛。2015年,中国生肖纪念币将开始新一轮发行,收藏爱好者们期待着一种全新的钱币设计风格。
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海外华人地位的提高,中国的生肖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日前得知,为迎接中国农历马年,有千年历史的英国皇家铸币厂发行了首套中国生肖纪念币,并在伦敦举行了发行仪式。纪念币一面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头像,另一面是一匹奔腾的骏马,上面铸有繁体汉字“马”,以及英文“马年·2014”字样。全套纪念币包括两枚金币和两枚银币,均为限量销售。其中价值最高的一盎司金币限量发行888枚,售价1950英镑(约合1.9万元人民币)。据皇家铸币厂纪念币业务总监沙恩·比塞特介绍,该套纪念币自预售以来市场反响强烈,超过一半以上的银币已经售出。皇家铸币厂将发行共12套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马年纪念币是该系列的第一套,此后将由同一设计师设计,每年发行一套。马年纪念币的设计者何文津是英籍华裔艺术家,父母分别是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侨,她在英国土生土长,中西结合的文化背景也融合在了她的设计作品中。只是如此高价的金银币,国内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恐怕一时难以适应。以前我买过几套非洲国家发行的十二生肖纪念币,但它们每套只售几十元,集币爱好者都买得起。看来,还得说英国人大手笔,连发售中国生肖纪念币都是贵族价。
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上,马一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与生产、生活和战争关系密切。人类用马、养马、爱马,产生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文化现象。这在古今中外钱币中也有鲜明的反映。中国古代行用钱以文字为主,但在不作流通使用而具有民俗特色的“花钱”中,却铸有很多马的形象和与马相关的吉语。古代有一种很有名的打马格钱,是打马格游戏的玩具,亦为圆形方孔状,钱面上多铸有古代骏马图案及名称,如赤骥、渠黄、骅骝、绿耳、追电、追风战骑及“昭陵六骏”等,或铸有马主人之名,皆为古代名将,如赵将李牧、齐将田单、燕将乐毅、唐将尉迟等。打马格是宋元时期流行的一种具有博弈性质的游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打马球运动。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述:“打马用铜或牙角为钱样,共54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打之。”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打马图经》一书中称打马格游戏“实博弈之上流,乃闺中之雅戏”,可惜其游戏方法今已失传。民国时期,四川铸有一种特殊的机制铜币,名为“马兰钱”。该币正面是一匹骏马,背面是一束兰花,因此得名。马兰钱铸造精美,因其是军阀们用于婚嫁、祝寿、乔迁、奖赏的赠送品。该币每次铸造数量不多,一般不铸文字,且无面值,但在当时市面上可按其直径大小与相应面值的铜币同等流通,但是在入市的瞬间就被人们收藏起来,这是马兰钱保存到今天品相都很完好的原因。
在西方,古希腊时代的马币在设计和制作上就已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平。如公元前412年至公元前410年西西里岛希腊殖民城邦阿克拉加斯城10德拉克马银币,图案即为太阳神赫里俄驾四乘马车向前飞奔,四乘马车的四匹骏马昂首奋蹄,神采各异。传说此币是阿克拉加斯城为纪念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上赛马获胜所制。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并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该币图案是一名手持宝剑骑着战马的武士,故俗称“马剑”。它是早期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之一,名气很大,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少量收藏。比荷兰马剑币更有名的是英国近代以来铸行的马剑银币,图案为圣·乔治骑马斩妖。该币铸制精良,在国际上颇有知名度,深得各国银币收藏者青睐。英国马剑银币自国王乔治三世开始,经乔治四世、维多利亚女王、爱德华七世,到乔治五世,每代君主都铸造过。乔治六世继位后,在1947年通过立法禁止用银铸币,但他仍难割舍对马剑币的偏爱,便在1951年铸造了一版马剑镍币,被称为“最后的马剑”。但是这版“最后的马剑”的称号现在已经被打破了,因为2013年英国又发行了两款马剑银币,面值分别为20英镑和5英镑。
甲午新春假期,我在家整理自己收藏的外国硬币,也查阅了几本相关的图书,发现近代以来很多国家都发行过铸有马形象的硬币,这些国家包括德国、爱尔兰、奥地利、立陶宛、挪威、希腊、印度、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委内瑞拉、阿根廷、意大利、保加利亚、利比亚、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捷克、巴西、美国、波黑、斯洛文尼亚、厄立特里亚等。可见,马确实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国家共同重视和喜欢的动物形象,也是一种难得的世界性的艺术标志。
马年到了,百姓都想借着宝马讨个吉利,希望马上有钱、马到成功。其实,钱上有马,马上有钱,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愿景。

坦桑尼亚1984年10先令流通币 保加利亚1992年1斯托丁基流通币 俄罗斯1997年50戈比流通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