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作等身章用秀

(2013-06-21 16:02:20)
标签:

文化

分类: 师友印象
著作等身章用秀 
罗文华

  二十多年来,我曾经多次到章用秀先生家拜访。近几年,他的住房得到进一步改善,书房、卧室、客厅到处是书,几十个书架占满了四壁,三万多册不同版本的文史类、艺术类图书,以及天津地方志、乡邦文献线装书等琳琅满目,且规整有序,俨然一座书城。
  作为天津市十大藏书家之一,章用秀先生爱书藏书,嗜书如命。同时,他也写书著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相融通,历史文献与实地考察相契合,成就了他在多个领域的学术成果和文化贡献。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西、福建等地出版社先后出版他的专著七十多部,总计达两千多万字。古人讲“著作等身”,说的是竹简,章用秀先生写的书如若按竹简计数,则早已“等身”了。他以皇皇数十部著述,构筑了天津文化的一道奇观。
  章用秀先生学问宏通,涉猎广泛。他的研究范围和著作大体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以大文化的视角洞察古代社会,记述历史人物和文化艺术,如《戚继光》、《雅玩》等十余部著作。二是天津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立足于文化的地域学研究,探讨天津古代和近代的经济与文化,重点是天津地方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如《天津地域与津沽文学》、《天津的园林古迹》等二十余部著作。三是关于李叔同——弘一法师的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李叔同成长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关系、李叔同与近代天津文化的渊源,如《艺术大师李叔同与天津》、《大德善缘——李叔同师友遗墨品读》等六部著作。四是收藏鉴赏方面的开掘与阐释,如《大众投资收藏攻略》、《收藏的学问和窍门》、《古铜镜鉴赏与投资》、《石雕造像鉴赏》等三十余部著作。五是书画创作与艺术审美的指导性读物,如《书画常识知多少》、《篆刻艺术与刻印技法》、《皇帝画家赵佶》等十部著作。
  章用秀先生是较早为津门书画家张目的学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便站出来为梁崎、李鹤年、姜毅然、刘维良等老一辈书画家撰写文章,评述他们的艺术成就。近代以来,天津许多有成就的书画家在文献上缺失,为弥补这一遗憾,章用秀先生多方搜集相关资料,奔波于书画市场,花大价钱收藏他们的作品,寻找各种线索并一一记录,著成《天津书法三百年》、《天津绘画三百年》两部图文巨著,为弘扬天津本土艺术、弥补天津艺术史上的“盲区”做出了贡献。
  章用秀先生对天津地方文学史也有开创性的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从空间地理优势造就天津的河海经济、河海经济又促发津沽文化繁荣这一观念出发,强调盐商构建私家花园、延揽南北文人,对构建天津的文学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认为张氏问津园比查氏水西园要早半个世纪,将天津雅文化的滥觞大大提前。提出津沽文学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杂糅性兼具独立性的特征,得到学术界重视。
  章用秀先生对李叔同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提起李叔同,很多书刊都说他是浙江平湖人或山西洪洞人,一些传记很少提及他在天津的成长与师承。为此,章用秀先生查证了天津地方志及李叔同祖辈的大量文献资料,以确凿的事实,纠正诸种误传,证明李叔同以上至少八辈即生活在天津,李家是天津的坐地户;并且多方查考李叔同在天津的成长经历、他的人生轨迹及其在天津的师承关系,以此证明天津文化的近代性对李叔同后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所撰写的《天津乡贤李叔同》、《一代宗师李叔同》等著作,正本清源,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使“流失”了的一代宗师、天津乡贤有了真正的“归宿”。
  章用秀先生对中国收藏学也有突出的贡献。1994年他撰写的45万字的《中国鉴藏大观》是国内最早面世的系统讲述收藏与鉴赏的图书之一。该书把收藏这种社会现象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大文化的广阔领域加以研究,通过大量古今事实,结合个人体验,从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文化艺术、工艺制造、经济规律诸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地阐释收藏理论,观点新颖,视角独特,该书当年即获山东省优秀图书奖。此后,他面对民间收藏的升温,紧密结合市场经济信息,切实指导大众收藏,成为著名的收藏研究专家。近年来,他以敏锐的目光,发现收藏市场的种种陷阱,真诚地告诫人们如何防范伪品赝作。这些只有“实战派”才能道出的真知灼见,令当今无数收藏爱好者受到启迪。他多年倾心于收藏,难得的是他不仅藏品丰富,而且能在收藏与学术间找到契合点,藏品成了他著述的最好“帮手”。
  所谓“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章用秀先生著作等身,其为人却极低调,从不显示与张扬。他几十年笔耕不辍,视时间为生命。他退休后给自己安排作息时间,每天如上班一样,“工作时间”只能读书写作,绝不轻易侵占。那些熔铸了他的心血智慧和思想精神的大著,的确出之于他既勤勉又平和的生活状态。章用秀先生虽然珍惜时间,但他对社会文化事业依然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他先后应天津图书馆、天津市文物局等单位之邀,向人们讲述“天津的园林古迹”、“李叔同与天津”、“徐世昌——书画兼工的民国总统”等专题,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他付出很大心血协助有关单位和团体主办《民间收藏》等报刊,不计时间,不讲报酬。他四处奔走,调查河北区乃至天津市的文化遗存,贡献了很多事关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性意见。他认为这是一个文化人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近三十年来,章用秀先生一直是《天津日报》的骨干作者,他在“满庭芳”、“收藏”等版面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产生了十分有益的社会效果。《天津日报》著名老报人朱其华先生、张仲先生等对章用秀先生的文章都给予过高度评价。朱其华先生曾在章用秀所著《天津地域与津沽文学》一书序中写道:“近年来,章用秀氏从地缘关系入手,着意探讨天津古代地方文学的发展规律和轨迹,在尘封已久的旧籍残笺上梳爬理绪,用力开掘古代津人的文学成就,以时空的观念评述天津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各类作品,其用心之苦和用力之勤,实属难能可贵……从中也可以窥见作者的功底之深。”最近,有关部门将联合举办章用秀先生学术研讨会,总结、宣传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化贡献,作为章用秀先生文章的责任编辑和文友,我在此也表达一份衷心的祝贺和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