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文华
罗文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80
  • 关注人气:2,1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认读书少,就是大进步

(2013-05-05 17:06:04)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自认读书少,就是大进步
罗文华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日前公布结果,其中有一条信息特别引人注目:2012年我国国民(18至70周岁)对个人阅读量评价中,只有1.3%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多,7.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比较多,有38.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53.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
    超半数国民自认读书少,乍听上去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且慢悲观,因为同一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另外,纸质图书的阅读率连续七年保持稳步提升的态势。
    在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稳步提升的情况下,却有超半数国民自认读书少。这不仅是个好消息,而且是近几十年来从未听到过的大好消息。
    子曰:“知耻近乎勇。”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这是“勇”的表现。读书少,虽然够不上“耻”,但它毕竟是人生的大不足。承认自己读书少,就是“勇”,就是大进步。有了这个“勇”,就有了提升自我、取得成就的希望。
    我们知道,有些人自认读书少,并不是他们真的读书少,而是他们虽然在不停地读书,却仍然觉得读书的时间总是不够,书永远也读不完。学者杨早便慨叹道:“不读书倒也罢了,读起书来扯着骨头连着筋,该读可读之书像法老的虱子一样从四面八方的书架上拥到眼前,每一本都呐喊着:‘读我!读我!’真头疼。这种时候,有关书的活动(读书会、讲课、写文)反而成了挑书的理由。”很多读书人,都有类似的感觉。读书,本是使人沉静的一剂良药,但现实中读书的时间往往不如书多,又让人平添几分烦恼。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存在着读书癖,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他们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所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反映的是其思想肤浅,生活平庸。如果一个人三天不读书,就感到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则这个人必定是一个有读书癖的人了。有读书癖的人,永远都会自认读书少。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说过,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越觉得自己读书太少。学无止境,读便也无止境,无止境的东西是无法用多与少来衡量的。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密集、信息爆炸、机遇构连、变化频仍的时代,对于读书人来说,读多少是多啊?
    然而,也不容忽视,超半数国民自认读书少,确确实实反映了全社会“阅读缺失”的现状。在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许多年轻的“上班族”表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看书;而很多受访的青少年坦言,辅导班太多,课业负担重,没时间阅读。中小学生们即使看一些课外读物,也多是日本动漫之类的流行读物,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却很少进入孩子们的“法眼”。正如著名学者温儒敏教授所指出的:和以往相比,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趋向已大不相同,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可能是当下的流行读物,比如某些靠商业运作包装起来的明星作家的著作。流行读物大都像是冰淇淋,给人娱乐和刺激,适当读一些是可以的,但是冰淇淋代替不了主食,流行时尚的阅读不能代替经典阅读。因此,单纯调查个人阅读量,并不能真正反映全国国民的阅读质量。要提倡多读书,还要提倡会读书、读好书。只有每天读点有益的书,才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滋补我们的精神。台湾作家罗兰说过:“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的堆金积玉,而它之能使你享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只有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风度高雅、气宇轩昂,我们才能恬淡宁适、心安理得。
    目前全国各地有数百个城市开展了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月、读书周等。有关部门最近还启动了《全民阅读条例》的起草工作,据说“‘条例’将在全民阅读目标、原则、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正如《全民健身条例》推进国民身体健康一样,《全民阅读条例》将致力于国人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全民阅读有所促进,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阅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恢复我们民族的阅读传统,提高我们民族的阅读水平,要走的路还很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