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思精工彩萍壶

(2011-03-05 18:32:30)
标签:

杂谈

分类: 紫砂壶谭

巧思精工彩萍壶

罗文华

 

巧思精工彩萍壶

    近年来,宜兴实力派女陶艺家张彩萍,以其巧思精工而层出不穷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京、津等地的紫砂收藏爱好者。

  张彩萍1965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自幼迷恋紫砂工艺。198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工艺美术师张彩英。张彩英由于工作上的关系,长期与名人名作接触,潜心揣摩历代著名艺人的精品及各类传世之作,从中领悟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快提升了自身的壶艺水平,尤其擅长圆、方器的设计创新,在紫砂业界占有重要位置。张彩萍得到张彩英这样的名师亲传亲授,受益匪浅。她谦虚好学,进步很快,制壶技艺日渐精湛,作品风格清丽,意态灵动,不同凡响。她的作品屡屡获奖,其代表作《金猪壶》荣获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金奖。此外,她创作的《子冶石瓢壶》、《汉钟壶》、《豁达壶》、《线韵壶》、《秀竹壶》、《莲花僧帽壶》等,也由于巧思精工而广受收藏家喜爱。

  最被世人关注的,还是张彩萍设计制作的《奥运圣火壶》。这件作品既含紫砂文化,又具奥运精神,是时代对传统的完美张扬。其作品构思新颖,主题突出,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而为了设计这把“奥运壶”的造型,张彩萍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她详细地查阅了大量与奥运有关的资料,画出了“奥运壶”的雏形,然后又多次拿着草图去征求行家的意见。最后,她根据“新北京·新奥运”这一主题,决定以圣火为壶身和壶盖的主要意象,突出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实质,同时也表达出中国人民参与奥运的热情与振兴中华的热望。2008年8月24日晚上,在熊熊燃烧了16个日夜之后,北京奥运圣火终于熄灭了;然而,欣赏到张彩萍《奥运圣火壶》的人都会觉得,北京奥运会是结束了,但铭刻着16个日夜美丽故事的“北京记忆”,将在人们心中永远珍藏,人们心中的奥运火焰,将永远不会熄灭。现代奥运会,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青春聚会和文化盛宴,而北京奥运会必将以其独有的华美、恢宏和壮丽,成为奥林匹克文化宝库中一个精美章节。

  二十多年如一日巧思精工的张彩萍,执著追求的是紫砂作品的意蕴与神韵。有人说“一个人的艺术是他灵魂的呐喊”,张彩萍说“紫砂是一种艺术,而紫砂艺术就是紫砂艺人灵魂呐喊的声音,虽然它看上去仅仅是一把壶”。她认为:“无论是在哪一个艺术领域,始终存在着艺术和匠术、艺人和匠人之分。从宏观上来说,艺术脱离文化只能沦落为匠术,其‘艺人’自然也不能定义为艺人,只能算是匠人……艺术脱离与其创作者的心灵交流,艺术品缺少情感的凝聚,那么它只能算是匠术,而不是艺术……”张彩萍的行动,就是不断地拿出新作说话,证明自己是合格的艺人,自己的作品是够格的艺术作品。

    (已刊于2010年12月12日《天津日报·收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