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蒋勋先生写的一本了解艺术的入门书,全书分为10章,分别从艺术的起源、类别、内容、欣赏等各方面,带领读者初步地、系统地认识中、西艺术。
正如蒋勋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他不想把它写得太像教科书,全书行文通俗易懂。当然,也因为这是普及性读物,而且涉及面比较广,在艺术的欣赏、批评等章节,还没法很好解决怎么欣赏、怎么批评的问题。不过,蒋勋先生在注解里,提供了相关的书籍、文章,供延伸阅读。

(图片via网络,如侵删)
全书分为以下十章,记录一下大概的框架,方便复习。
一、美的起源
源于自然似乎是一个可信的观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人类,从自然的事物中,看到了自身、人生的历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艺术的起源
没有单一的起源、非单一目的。
可能是【技艺】——实用工具--工艺品--艺术品
可能是【劳动】——劳动动作--舞蹈
可能是【宗教】
可能是【游戏】
从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记忆各种【形状】、【色彩】、【线条】、【声音】、【气味】。
三、艺术的特质
观念的创造
思想情操的体现
表现的形式
四、艺术的类别
1.文字艺术
诗、词、散文、小说……
2.视觉艺术
书法
绘画
雕塑
建筑
3.听觉艺术
中式
个人修养——琴、萧
戏剧音乐
西式
4.表演艺术
舞蹈
戏剧
5.电影艺术
五、艺术的材料
根据不同的艺术类别。
如视觉--书法:笔墨纸砚
如听觉--中式音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如视觉--西式绘画:布、油、颜料
艺术的材料,基础是物质,目的是美学。
六、艺术的内容
可能意指艺术的主题。
可能意指艺术描述的对象。
以自然作为表现重心。
以人为重心。
关心现实、介入生活、批判社会、追寻内心
七、艺术的形式
排列、重复、秩序
古典,代表着理性、分析、节制的倾向。
浪漫,代表着人类对感官、激情、放纵的喜好。
”
对称、平衡、工整,是形式思考的开始,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莫不如此。但是,反对称、反平衡、反工整,却可能随着形式的固定化,衍生出更多可能的形式变化。
八、艺术的创作
一种寂寞的发现
有展现生命力的重大意义
培养对色彩、声音、形状、质感、节奏的敏感。
艺术创作对每一个人的最终意义,应该是去体验生命力释放的快乐。
九、艺术的欣赏
越伟大的文学,越伟大的艺术,越有能力使人对现实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与反省。
艺术的欣赏,一步一步,使我们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以更全面的方式观照生命,使冰冷残酷的现实中多了一些温暖的深情。
十、艺术的批评
维度:
作品的内容
形式
使用的材料
表现的技法
传达的信息
美学的风格
时代意义
一件艺术作品,单独来看,是个人的创作。放回到历史中去,却可能代表着某一时代共同的信仰或精神取向。
好的艺术史往往在史观的讨论方面提供多元化的思考,而不是立刻使读者陷入在一种固定的观点中。
社会影响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