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殿巨栱,五代遗珍,唐风犹存【镇国寺万佛殿】

标签:
万佛殿镇国寺平遥中国古建筑彩塑 |
分类: 中国古建筑 |
#中国古建筑#私家档案·四
鎮國寺萬佛殿
五代遗珍
年代:五代 北汉
公元 963年;
简介
镇国寺万佛殿,面阔3间,进深6架椽(3间),单檐歇山顶。万佛殿是中国仅存的几座五代时期的木构之一,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唐风;殿内还保存有11尊五代彩塑,是除敦煌外国内寺观仅存的五代彩塑。1997年与作为平遥古城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唐风犹存
万佛寺自五代北汉建成后,在金代、明代、清代都有修缮,在墙、门窗、彩画等多处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印记,但其大木架构依旧是五代时期的原物,具有浓郁的唐风。
舒展平缓的屋顶
万佛殿的屋顶舒展平缓,坡度、四角的起翘与唐后期的佛光寺东大殿颇为相似。
壮硕的斗拱
补间仅1铺作
【补间斗拱底下是斗子蜀柱,不是驼峰也不是人字拱。国内现存古建实例中已没有人字拱遗存,日本好像也只有法隆寺的寻杖勾栏上还有小木作人字拱遗存。补间铺作体量小于柱头铺作、从底层柱头枋开始出跳——标准的唐代做法(辽代还在沿用)。】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人字形栱示意图。图片拍摄于香港文化博物馆,敦煌特展:盛唐 观无量寿经变图(临摹) 局部
45窟。

没有普柏枋
根据现存的唐代建筑、壁画,大概可以确定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建筑尚未出现普柏枋这个构件。
普柏枋是上承枦斗,下接阑额的构件,出现在辽、宋时期,在宋元期间,其形象是横置于柱头上,一片长长薄薄的枋,与阑额组成“T”字形。
重楣
根据现存的唐代壁画,唐代建筑经常使用重楣。

南禅寺重楣。
其他细节
鸱尾
脊兽
瓦片

滴水(瓦当之间,最外檐的瓦片)仍是唐宋的特征,某些椽子上还有彩画的残迹。
元明清后世滴水有垂下的半叶菱花状。图片拍摄于宋元时期的泉州文庙。
五代彩塑
=========================================================
推荐文章:
参考书籍: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
《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
《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论》——柴泽俊先生
《中国文物小丛书——佛光寺》——柴泽俊先生
《识别中国古建筑》——李金龙先生
《中国古代建筑》——贾洪波先生
个人相关博文:

前一篇:【阳朔】漓江山水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