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大家忘记了人类的尊严

(2017-06-25 21:09:44)
标签:

小说阅读

语文教学

契诃夫

花匠头目的故事

非语文微信公号

分类: 读书札记

“如果大家忘记了人类的尊严,

把人看得连狗都不如,

上帝就伤心。”

——读契诃夫小说《花匠头目的故事》

米哈依尔·卡尔洛维奇,是一个令人敬重的老人,当然,他也有弱点,比如他喜欢自称为花匠头目,其实他手下一个花匠也没有。《花匠头目的故事》讲的不是关于这个花匠头目的故事,而是这个花匠头目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是他从已经故去的奶奶那儿听来的,因此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花匠头目米哈依尔为什么会想到讲这个故事呢?

http://s8/mw690/0025qQRBzy7c9xVH5pt97&690       http://s12/mw690/0025qQRBzy7c9y4Xxy32b&690


有一次,人们谈到法庭常常无罪释放一些嫌疑犯,大家义愤填膺:释放坏蛋是明显的放任和姑息,这会败坏群众的道德,大家的正义感会变得麻木,杀人犯和纵火犯越来越多了。关于我们这个时代,尽可以大胆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在我们这个邪恶而堕落的时代,连美德都得向恶习讨饶。”

这时候,一直沉默着的花匠米哈依尔·卡尔洛维奇不再沉默了:“诸位先生,我却素来怀着欣喜的心情欢迎无罪释放的判决。每逢法官宣告‘无罪’的时候,我并不为道德担忧,也不为正义担忧,正好相反,我倒感到愉快。甚至我的良心对我说,陪审员们宣告犯人无罪释放是犯了错误,哪怕在那种时候,我也还是高兴。你们自己想一想吧,诸位先生,如果法官们和陪审员们相信人胜过相信罪证、物证、言词,那么这种对人的信心本身岂不就比任何世俗的看法崇高吗?”于是,花匠就讲了这个故事——

在一个小城里,住着一个给人治病的老先生,他很有学问,不善交际,生活俭朴,象个苦行僧。他不但什么都懂,而且什么人都爱,因此,所有的人都尊敬他。在这个小城和附近一带,不但没有一个人会容许自己做出一点使他不愉快的事,甚至谁都不容许自己想到这种事,人们只要想到自己的城里住着这么一个出色的人就感到骄傲。总之,这是一个好人,一个大好人,好到什么程度?这样说吧,他外出的时候从来不关门窗,因为忍心欺负他的贼是没有的。有一天夜里,他看完病人回家,翻山越岭,在树林里碰到一伙强盗来打劫,可是强盗们一认出他来,就在他面前恭恭敬敬地脱下帽子,一路护送他到城里,并暗自庆幸命运总算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略略报答这个好人。

这个人似乎凭自己的圣洁保住自己,不受一切恶势力的侵害,就连马、牛、狗都认得他,一遇见他就现出高兴的样子。不料,有一天早晨,人们发现他被人打死了。他躺在峡谷里,头盖骨碎了,满身是血。城里城外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又悲痛又绝望:谁会杀害这个人呢?

侦查人员和法医认为,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凶杀案,但由于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杀害这个医师,那么这看来不是凶杀案,各种迹象的总和都仅仅是巧合。必须认为,这是他在黑暗中自己失足跌进峡谷而丧命的。全城的人都同意这个意见,他们不相信天下会有这么歹毒的人。可是,事有凑巧,凶手被发现了。人们看见一个多次受审而以生活放荡出名的无业游民,在酒店里拿出一个鼻烟盒和一块怀表换酒喝,这两样东西原是医师的。人们在他家里还搜到一件带血迹的衬衫和医师用的柳叶刀。还用得着再找另外的罪证吗?他们把这个坏蛋送进了监狱。居民们十分气愤,同时又说:

“这真叫人不能相信!不可能有这种事!当心啊,可别弄错。是啊,有的时候罪证也靠不住!”

在法庭上,凶手抵死不肯认罪,但一切证据都对他不利。法官们把每种罪证都考虑十来次,审问从一清早开始,直到傍晚才完结。

审判长站起来宣读审判结果。

“法庭认为你犯了杀害某某医师的罪,判你……”

审判长原要说“死刑”,可他丢掉手里的写着判决的文件,擦了擦冷汗,叫起来:

“不行!如果我审判不公,那就让上帝惩罚我吧,总之我要赌咒:他没有罪!我不能设想,世界上居然有人敢于杀害我们的朋友和医师!人不能堕落得这么深!

“是的,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别的法官同意道。

“对!”人群叫道,“放了他吧!”

于是,被告最终被无罪释放!

“没有一个人责备法官们审判不公。我奶奶说,就连上帝也看在这种对人的信心上,饶恕了那个小城全体居民的罪过。上帝看到大家相信人是上帝的形象就高兴,如果大家忘记了人类的尊严,把人看得连狗都不如,上帝就伤心。就算这个宣告无罪的判决会给小城的居民带来损害,但是另一方面,你们想想看,这种对人的信心,反正不会成为死的东西,一定会对他们产生多么良好的影响。这种信心会在我们心中培养宽宏大量的感情,永远促使我们热爱和尊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这才是最要紧的。(全集第九卷第278页)

这就是花匠头目讲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小说也该结束了。最后还有个三行字的结尾,我觉得这个结尾很有意思,什么叫大师?我看主要体现在这些细小的地方。

米哈依尔·卡尔洛维奇讲完了。有人想反驳他几句,“可是花匠头目做出一个手势,表示他不喜欢反驳。然后,他就离开这儿,往板车那边走去,脸上现出庄严的神情,继续去干装车的事了。”(同上)

米哈依尔为什么不喜欢别人反驳?是不敢还是不屑?

这个故事确实有许多疑点和漏洞,至少可以从法理、逻辑和科学等角度提出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看完这个故事,我本来也想就人性善恶等问题作一番剖析,比如相信人还是相信物、严惩和宽恕哪个更有益于世道人心等等,但看到花匠头目根本不想反驳,转身离开去干他的活儿去了,我突然感到很惭愧。这种争论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事实上,听完这个故事,你却马上想到要反驳什么,那说明这个故事是白讲给你听了。这个故事当然是契诃夫自己编出来的,他喜欢这个故事,所以就讲给大家听听,你如果想反驳的话,随你便,可契诃夫才不想听呢,他要继续干他的活儿——写小说。

http://s2/mw690/0025qQRBzy7c9ydwkGB71&690

呵呵,我呢,算了,还是继续看他的小说吧。

2009-1-31

http://s14/mw690/0025qQRBzy7c9ylYkdD0d&690
这是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非语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