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择性必修二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基础知识梳理

(2020-12-11 11:18:48)
标签:

高中生物教学

分类: 高中教学

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       内,由______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产者属于______生物,主要是_______,还有________

2)消费者属于_______生物,主要是动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者主要是________细菌和真菌。

4)作用:生产者通过________固定太阳能,被生物利用,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消费者能将______转化为_______排出体外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消费者的存在,能够_______________。此外对于植物的

_______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_______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

4、食物网形成的原因:在生态系统中由于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_________的食物,而一种_______既可能吃________,也可能被___________所食。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__________,就是食物网。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__________

5___________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就越强。

6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7、食物链必须以________开始,以_________结束。食物链中的某一营养级包含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8、(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除极少数特殊空间外)

(3)能量流动起点和输入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过程:传递途径___________;传递形式________________

9、能量流动的过程:(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__________中以________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部分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_________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_________摄入体内,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

被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随粪便被__________利用,另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______。然后和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相同。

10、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__________,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_________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否则生态系统就会________

11、生态金字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其中_________通常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________大多也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_______会呈现倒置的金字塔形。

1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___________上进行合理配置,________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例如间种套作,多层育苗、立体农业等。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__________人工生态系统,使__________的利用。例如秸秆发酵等,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____________

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______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的部分。例如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

13、(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特点: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_______,又从_____________的循环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          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                         和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三个:一是              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            ;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3)生物富集的概念和特点: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_____________,使其在机体内浓度_________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具有全球性。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都离不开物质的_________等过程。物质作为________,使能量沿着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___________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点在于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而能量是逐级________,流动是__________的。

14、生态系统的信息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物理信息是指自然界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_

2)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______________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______等,这就是化学信息。

3)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是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___________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15、生物可以通过_______或者______信息类型进行交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过程的环节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_____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作用。(3)信息还能够_______________,进而维持__________的平衡与稳定。

17、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态平衡

1)概念: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第一,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______总在循环,_______不断流动。第三,________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_______状态。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_________

3)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机制,所谓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______,反过来又作为_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______________,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自身______________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________能力。

2)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

特点: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20、抵抗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_____________保持原状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大小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_______越多,________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__________就越高。

21、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___________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

22、不同的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例如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恢复力稳定性___

2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的满足人类_________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人类____________保持稳定。

2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在不超过生态系统__________范围内,__________地利用生态系统。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____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

25、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

基本原理(1)可能性: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_________原理,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________是可能的。

2)注意问题: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______________之间的合适比例。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实验步骤:(1)制作生态缸

2)铺土:从下往上依次石块、沙土、花土,并呈坡状。

3)放假山石

4)倒水

5)放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封缸和放置:放置于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但要避免______

7)观察并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