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基础知识填空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
和
。内容是
。
命名细胞的是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
的名言。
细胞学说揭示了
,从而阐明了
。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
,其中
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
4、原核生物包括
,其中
无细胞壁。原核细胞都有
这一种细胞器。
5、蓝细菌细胞内含有
,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的细胞都有
、
和
,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
染色体,但有
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
。
6、细胞中的
大量元素有
。 微量元素有
。
7、糖类中的还原糖与
发生作用,生成
。脂肪可以被
染液染成
。蛋白质与
发生作用,产生
。
8、斐林试剂要
后注入组织样液,且要放入盛有
的温水的大烧杯中加入2分钟。
9、脂肪检测要用
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染色后要用
,洗去浮色。
10、双缩脲试剂使用先注入
,再注入
摇匀。
11、自由水和结合水所起的作用是由差异的:自由水是
;结合水是
,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
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
;而
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12、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
形式存在。
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
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P是组成
、
的重要成分。
13、无机盐的作用有
。
14、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
,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
。
15、动物体内的二糖和多糖是
,植物体内的二糖和多糖有 。动植物体内都有的糖有
等。
16、脂质包括
、
、
。其中固醇包括
、
和
。脂质中
元素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
元素的含量更高。
磷脂是构成
的重要成分,也是 构成
重要成分。胆固醇的作用是
。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
。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
。
17、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蛋白质的功能有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其结构特点是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
18、蛋白质变性改变的是蛋白质的
。变性的蛋白质
(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原因是含有
。
19、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有
,分布的不同是
,
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是
、
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
核酸的作用是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
20、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分别是
。
第3章基础知识填空
1、细胞的边界是
。
2、细胞膜的功能包括
、
、
。
3、(1)细胞膜保障了
的相对稳定。
(2)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
。
(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
、
、
。
4、细胞膜主要是由
和
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
。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质量的
,蛋白质约占
,糖类占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
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的
。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5、1972年
和
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
6、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有:细胞膜主要是由
和
构成的。
是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
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有的
,有的
。这些蛋白质分子在
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
,主要表现为
,
。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
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7、细胞膜的
还有糖类分子,叫做
。糖被与细胞表面的
、细胞间的
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8、说出数字标号表示的物质名称

9、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是
。
10、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
和
构成,对细胞起
与
作用。
11、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
。
12、含双层膜的细胞器有
,含单层膜的细胞器有
,不含膜的细胞器有
。
1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
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
”和“
”。
1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
场所。
15、内质网是
、
场所和
通道。
有些内质网上有核糖体附着,叫
;有些内质网上不含有核糖体,叫
。
16、高尔基体主要对
的“车间”及“发送站”。
17、液泡主要存在于
中,内有
,含
、
、
和
等,可以调节
,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
。
18、核糖体是
的机器 。
19、中心体分布在
中,由两个
组成,与细胞的
。
20、溶酶体主要分布在
,是细胞的
,内含有多种
,能
。
21、细胞骨架是由
组成的网架结构分,维持着细胞的形态,
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 以及
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2、分泌蛋白如
、
和
等。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
。
23、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运用的方法是
。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
,如
;有的
,如
等。
24、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中
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25、生物膜系统包括
等结构。
26、血液透析膜利用了生物膜的
。
27、生物膜系统的作用: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
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
、
和
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
提供了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
分隔开,如同一个个的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
,而不会
,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28、除了
和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9、细胞核的功能是:
,
的控制中心。
3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
(该膜是
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与
合成以及
的形成有关)、
(主要由
和
组成,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
和
)。
31、染色质和染色体是
两种存在状态。
32、模型包括
、
、
。以
或
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第4章基础知识填空
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的扩散,称为
。水进出动物细胞也是通过
。
2、对于水分来说,细胞壁是
,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主要是
细胞。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
。
称为原生质层。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植物细胞也是通过
吸水和失水的。
当
时,细胞失水,由于
比
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发生
。
当
时,细胞吸水,就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物质以
进出细胞,不需要
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
。被动运输又分为
和
两类。
4、有些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
,如
和
。
等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也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离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
等,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需要借助膜上的
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
,也叫 。
转运蛋白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其中
转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
和
两种方式,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
以
进出细胞的。
5、由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
进行跨膜运输的,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
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但协助扩散需要
,因此某些物质运输的速率还与
的数量有关。
6、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是
。
7、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有(1)
;(2)
。
8、被动运输都是
进行跨膜运输的,都不需要消耗
。但是协助扩散还需要
的协助。协助扩散的实例如
。
9、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
。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有
。
10、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所用的材料是
。
所用的外界溶液是
。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后用吸水纸引流的目的是
。
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是
。
11、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
。
12、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
溶液。
13、在植物细胞外加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甘油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预测植物细胞会发生
现象。
14、主动运输的概念及条件:物质
进行跨膜运输,需要
的协助,同时还需要
,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的特点: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适合与
结合。结合后,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
推动下,载体蛋白的
发生变化。
15、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
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
所需要的物质,排出
和对
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16、包吞的概念及过程: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
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
,包围着大分子,然后,
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
,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包吞。
17、包吐的概念及过程: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现在细胞内形成
,
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
。
18、胞吞和胞吐的条件:在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
、
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也需要消耗
的能量也需要
的参与。
19、除
的小分子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外,
的有机分子(如
和
等)的跨膜运输必须借助于
,这又一次体现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着。
20、
一种转运蛋白往往只适合转运
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
和
,或转运蛋白
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基础。
21、
像蛋白质这样的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其过程也需要
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
的流动性。
第5章基础知识填空
1、细胞代谢的概念:
。
2、变量是指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是
。
对照实验是
;空白对照是
。
3、活化能的概念:
。
酶作用的机理是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
。
4、关于酶本质的探索: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
,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
。
德国化学家
却坚持认为
。
德国化学家
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
。
美国科学家
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刀豆种子中的脲酶是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
和
发现少数
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6、酶的概念:
。酶的本质
。
7、淀粉和蔗糖都是
。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
。在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分别加入
,再用
鉴定溶液中有无
,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8、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或
化学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
是分不开的。酶的催化效率是无价催化剂的
倍,体现了酶的
。
酶活性指
,酶活性可用
表示。
唾液的PH为
,胃液的PH为
,小肠液的PH为
。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
,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
。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为
。
9、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
进行的。
10、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
。
11、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左右时,酶的活性
,但酶的
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
。因此,酶制剂适宜在
保存。
12、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
。
13、《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步骤:
。该实验中选择新鲜肝脏的原因:
。制成肝脏研磨液的原因
。该实验1和2号试管实验现象说明了
。1号和3号试管实验现象说明了
。1号和4号试管实验现象说明了
。
14、《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的步骤1:
。该实验用斐林试剂检验蔗糖和淀粉是否水解,是否可以用碘液检验
,为什么
。
15、《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不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的原因是
。在该实验中选择碘液检验实验现象,用斐林试剂检验可以吗?
,原因是
。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易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选择淀粉和淀粉酶的原因是
。
16、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要先对酶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处理在让酶和底物混合,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该实验的实验步骤是
。
17、
B(b)点的含义是
;AB(ab)段表示
;BC(bc)段 表示
。其中C点和a、b点均在横坐标上说明
。

18、
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19、ATP是
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A代表
,P代表
,~代表
。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
,ATP水解的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
,所以说ATP是一种
。
20、ATP水解后转化为比ATP稳定的化合物
。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
之中的,这种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
。
21、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既可以来自
,也可以来自
所释放的能量;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细胞进行
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22、细胞中
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23、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两大类,如
等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如
等是释放能量的。许多吸能反应与
的反应相联系,许多放能反应与
相联系。
24、酵母菌在
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
25、CO2可使
变混浊,也可使 溶液由
。根据
或
,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26、
的
溶液在
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由于葡萄糖也能与
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 以
。
27、设置
或
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做
,也叫
。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
。
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28、细胞呼吸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
29、
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
两层膜,内膜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
,
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
有关的酶。
30、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
31、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 ,产生少量的
,并且释放出
。这一阶段不需要
的参与,是在
中进行的。
第二个阶段是,
和
彻底分解成 和
,并且释放出
。这一阶段不需要
直接参与,是在
中进行的 。
第三个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
,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
结合形成
,同时释放出
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
的参与,是在
进行的。
32、有氧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
酶的催化作用,把
等有机物
,产生
和 ,释放
,生成
过程。
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过程
;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这些能量由相当一部分储存在
中。
33、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
的能量,可使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
的形式散失掉了。
34、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
中进行的。
35、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
;
。
36、无氧呼吸的概念:在没有
参与的情况下,
等有机物经过
分解,释放
的过程。
37、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生成
或者
,释放
并生成
的过程。
38、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
、
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可进一步形成葡萄糖。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
过程联系起来。
39、细胞呼吸的应用:中耕松土、适时排水就是通过改善
来促进作物根系的
,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要采取
、
等措施减弱果蔬的
,以减少
的消耗。
40、破伤风由
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能避免肌细胞因
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
。
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4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
中,所以可以用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
中,但不同的色素
不同,
高的随层析液在
滤纸上扩散得
,反之则
。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
42、无水乙醇也可用
来代替。层析液是由20份
、2份
和1份
混合而成。
向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
,漏斗基部放一层
进行过滤。
制备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
并在距这一端底部1cm处用
画一条细的横线。
43、画滤液细线用
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画
。
4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否则
。
45、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色素,其颜色依次是
,其中最宽的是
色素。
46、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
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光。
47、叶绿体由
包被,内部有
。每个
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
堆叠而成,这些
称为
。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就分布在
的薄膜上,
与
之间充满了
。
叶绿体内由如此众多的
和
,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48、叶绿体是
的场所。在叶绿体内部巨大的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
。在
和
中,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这是叶绿体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
49、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是
。
50、鲁宾和卡门用
的方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结论是
。希尔实验说明
。
51、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验还说明氧气的产生和糖类的合成
同一个化学反应,而是
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复杂根据是否需要光能,概况分为
和
现在也称为
,两个阶段。
52、光反应阶段必须有
才能进行,在
上进行。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
和
,
直接以
的形式释放出去,
与
结合,形成
。NADPH作为
,参与
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
;
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
与
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
。
53、暗反应阶段是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
都能进行,该阶段是在
中进行的。在这一阶段,
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
。
54、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用经过
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放射性
的去向,CO2与C5结合的过程称作
。一分子的CO2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了两个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
和
释放的能量,并且被
还原。一部分转化为
;另一部分又形成C5。这些C5又可以参与
。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了从
到
再到
的循环,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作
。
55、在光反应阶段,光能被叶绿体内
上的色素捕获后,将水分解为
等,形成
和
,于是光能转化成
中的化学能;
驱动在
中进行的暗反应,将CO2转化为储存化学能的
。可见光反应和暗反应
,
与
密不可分。
56、光合作用的强度指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光合作用的原料如
,
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影响叶绿体的形成和结构的因素,如
、
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此外,光合作用需要众多的酶参与,因此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如
也是影响因子。
57、少数种类的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却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来制造有机物。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
氧化成
,进而将
。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
,就被硝化细菌用来将
合成糖类,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第6章基础知识填空
1、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
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
、
、
、
的基础。
2、细胞周期是指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和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
,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和
,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对于真核生物来说,
是其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3、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
、
成为
。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
,这两条
由一个共同的
连接着。
逐渐解体,
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
,形成一个梭形的
。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
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
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称为
。
后期:每个
分裂成两个,
分开,成为
,由
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
和
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
和
也相同。
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
。同时,
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
和
,形成两个新的
。这时候,在
的位置出现一个
,
逐渐扩展,形成新的
。
4、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的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
,中心粒在
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
。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大量
,两组中心粒之间的
形成了纺锤体。
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
,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
,最后把细胞
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5、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
。
6、有的细胞受到
的作用,细胞中
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
的恶性增殖细胞,就是癌细胞。
7、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
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
;接着
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
和
的变化,所以叫作无丝分裂,如
的无丝分裂。
8、细胞越小则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
。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用物质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细胞体积的比值表示。
9、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
、
等
细胞中,由于
,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染色体容易被
(如
)着色。
装片的制作流程:
→
→
→
。
解离液是
和
(
:
)。解离的目的是
。漂洗用
进行,目的是
。染色用
或
,目的是
。制片时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
,并用
把根尖弄碎,盖上
。然后,用
轻轻按压盖玻片。目的是
。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
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
:其特点是 ,
。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
的细胞,然后再找
、
、
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
的细胞。
在观察中处于
时期的细胞最多,原因是
。
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的依据是
。
10、细胞分化是指
。细胞分化是一种
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
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生物
的基础。细胞分化形成具有特定
、
和
的组织和器官。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
,有利于提高生物体
的效率。
细胞发生分化的原因是细胞中的
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
的表达情况不同。
1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是具有全能性的。
12、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
的细胞。
13、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含有该动物几乎全部的
14、细胞衰老的特征
、
、
、
、
。
15、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由于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
,细胞中的
,黑色素合成减少。老年人的皮肤上会长出“老年斑”,这也是细胞内
的结果。
16、细胞衰老的原因有
和
。
17、自由基产生后,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会攻击别的分子,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的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 ,可能引起
;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
,导致细胞衰老。
18、端粒是指
。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导致端粒内侧
正常基因的
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
。
19、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
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
,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
或
的状态。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
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继续分裂的次数会
,这说明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
。
细胞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
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
。
20、细胞死亡包括
和
等方式,其中
是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细胞凋亡是
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
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
。
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
,某些被
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
,维持
的稳定,以及抵御
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细胞坏死是指
影响下,如
、
或严重的
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
或
引起的
和
。
21、细胞自噬就是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
降解后再利用,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
和
;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
或
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
和
,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