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评课
(2018-04-25 14:58:09)
标签:
高中生物教学 |
分类: 高中教学 |
李老师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整体设计主线清晰,思路明确,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点讲解方法灵活,难点突破措施有效,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德育的提升,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中、训练中、展示中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训练,思想得到升华,素养得到提高。
1、用把自然带回家的生态缸的制作引出主题,情境真实,引入深思,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处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通过说明这么美丽的环境,若是能够带回家该有多好,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理想已经能够变成现实,可以通过制作生态缸的方式得以实现,那么如何制作生态缸呢?这种导入既联系生活实际有让学生充满兴趣。
2、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展示语言精练,优美特别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通过思考自己生活的环境自然举出了一些身边的生态系统,既体现了家乡的特色又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组成成分能否理解深刻是这节课的重点,本部分内容教师采用了“我为自己代言”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对自己所扮演的成分有了深刻的了解,又通过为这个角色代言,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当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说到自己最重要的时候,教师随机对另外的三种成分提出了你是否认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重要的观点,立即引起了它们之间对自己作用重要性的辩论,在这种辩论中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生态系统是生物和无机环境形成的有机整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说这种设计形式新颖,方法灵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
4、衔接过渡自然,思路清晰,在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后,教师随即展示了制备生态缸的材料,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后制作生态缸,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制作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堆积,这样的生态系统难以维持很长时间,那么如何让制作的生态缸能够更长时间的维持下去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种类和比例关系,自然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内容。
5、习题选择典型,在学生写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后,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教师分别以一个食物网为题,分别设计了食物链条数的查法、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每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以及当一种生物发生变化后,令一些事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这四类习题是常规习题,有利于学生掌握。
6、以如何看待放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展示新闻中有关放生的例子,说明我们是否能够没有原则的放生,我们的放生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是否有利,既启发学生思考又能触动学生的神经,有时候好心不一定办成好事。
总之,李老师的这节课以生态缸为主线贯穿始终,又通过学生活动,教师点拨,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知识掌握深刻,能力得到提升,是一节优秀的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