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教研转型与教学方式变革实践策略研讨会感想

(2017-03-30 16:29:58)
标签:

高中生物教学

分类: 高中教学

为提升学校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的能力,促使学科教师在业务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学校安排我们与32526日参加了由中国老教授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中小学教研转型与教学方式变革实践策略研讨会》。本次培训我们共聆听了张志伟老师、赵群筠局长和徐邦桃老师三位专家的报告,听后使我对教研组的作用、地位,如何进行校本教研等有了深刻的体会。
    
张志伟老师从传统教研活动问题的反思、影响教研活动策划质量的因素、学校教研活动的一般过程、从组织层面看有效教研、从操作层面看有效教研、教研活动环节的策划与参与点的设计、教研活动的四个基本切入点、教研活动过程中主持人的对话技术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教研活动研什么?通过一节课进行的教研活动分为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课的对错优劣的判断。 第二层次:课堂现象的归因解释。第三层次:课堂教学的操作改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层次:事件描述层次、解释层次、概括层次、理论提升层次。在进行教研活动中,对于不同的教研对象安排不同的教研活动,并布置不同的任务。启发我们思考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问题。落实教学常规让教师心中有规则;提高教学技能让教师手上有技术;促进专业素养的进步让教师脑中有智慧。

    赵群筠局长的《找回研修的主体》聚焦于教研活动的本源,从活动的策划、活动的开展、以及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等方面,通过典型的个案的分析,详尽的阐述了操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同课异构关注教学设计能力而同课同构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同课同构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路。赵老师通过一个课例《目送》的展示,让我们听的如痴如醉,并被深深的感动,赵老师和一个新教师的同课同构,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即便是相同的教案,不同的教师也会上出不同的效果,这需要培训的是教学的能力,而在实践研修中,对一个研修活动进行到底的作风更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比如让老师们仅利用教材独立备课,然后讨论交流与点评,修改教案进行二次备课,下午利用教学参考书、网络进行第三次备课,晚上写出自己备课的体会,一气呵成,有条不紊,深入研究,取得成效。《让作业有意图,让学习有意义》的改进寒假作业的研究与行动,从明确作业意图,集体交流,完善作业方案,精心反馈,组织作业交流,反思研究,展示作业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总结论文。研究的深入,彻底,效果明显。令人震撼。

徐邦桃老师《教研组建设的有效策略》围绕学科教研组的重要地位、新课改下学科教研组的功能、教研组有效教研活动的特征、学校学科教研组生存生存现状描述、学科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新课改需要教研组怎样的积极变革、学科资源库建设、如何把握学科教研组建设规律、学科教研组建设坚持的几个原则、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核心、学科教研备课组长的角色定位、必备素质与专业标准等;从我们平时教研的真实情况,提出了改进问题的措施。明确了教研组的地位和目标,即首先是常态化建设,实现学科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保障学科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形成学科教师团队的整体化;其次是发展性建设,打造充满生气的学习行为,完善学科教研资源库建设;养成良好的群体教学反思行为;最后示范性建设,涌现出若干“叫得响”的名教师,积累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资源,形成具有可持续的综合发展力。《校本教研活动的创新》提出了什么是校本教研;准确解读校本教研内涵,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特征,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机制;学校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校本教研过程的实效性管理,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及具体操作实施过程案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