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凤月
马凤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53
  • 关注人气:2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

(2015-02-21 21:45:54)
标签:

高中生物教学

分类: 高中教学

 上个世纪的后20年,微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崛起,尤如两颗灿烂的明星,正以辉煌的业绩改变着现在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开创,首先应归功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它大大促进了生物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的发展,引起了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一场革命。有人把这一发现誉为自达尔文进化论以后生物学发展的又一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是沃森、克里克以及维尔金斯和弗兰克(女)这四位科学家。

    沃森,美国人,1947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动物系。由于受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影响,投身寻求基因的秘密研究,于1951年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佩鲁茨小组,从事蛋白质、多肽及核酸的结构分析,在这里与克里克相遇,开始了现代生物学史上最为激动人的研究。

    克里克,英国人,英国伦敦大学物理和数学专业毕业生。二战期间,在生产精巧的磁性水雷方面作出了贡献。战后,受《生命是什么》一书的影响,决心研究生物学,通过生理学家希尔的帮助,1947年秋进入剑桥大学开始生物学的学习,1949年到卡文迪什实验室。

    维尔金斯,英国晶体学家,193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系,曾参加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后担心道义上的责任以及受薛定谔一书影响,转而研究生物学,在伦敦皇家科学院,从1950年开始DNA分子结构的研究。

    弗兰克林(女),英国晶体学家,剑桥大学物理系毕业。她在物理、化学、结晶学、X射线衍射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水平,1947年进入法国巴黎国家药物局中心实验室任研究员。短短三年时间内,表发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先后被美、日、英等国用于工业生产,从而使她成为世界上著名专家。1951年回英国皇家科学院,由于她的努力,促使那里的DNA分子结构的研究走上了正轨。她的出色成就对沃森、克里克的成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她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生活俭朴,为人敦厚。

    在维尔金斯、弗兰克林两位科学家的帮助下,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努力,于19534月在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的论文,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承认。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可以说是生物学与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结晶。沃森、克里克两人的性格不同,他们的团结、合作,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在双螺旋的DNA结构研究竞赛开始,沃森、克里克这两个年轻人的起步远远落后于他们的同行和长辈,如两次获诺贝尔奖的著名化学家鲍林。但沃森、克里克具有敏锐的目光,能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又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善于吸收各方面的成果,不断发展自己的工作,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DNA双螺旋结构理论,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62年,沃森、克里克、维尔金斯共同获事了诺贝尔奖。但是,对DNA晶体结构有卓越贡献的女科学家弗兰克林,却英年早逝于1958年,病逝时年仅37岁。沃森等人的获奖,又勾起英国科学界对她的深切怀念。

    如今,生命科学的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犹如名贵争艳的芳花,清香回溢;犹如颗颗灿烂的金星,光彩夺目。尽管生物信息爆炸似的增长,却反而使人们感到急切要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美丽而独特的DNA双螺旋所蕴含的生命奥秘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此,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启示是什么呢?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华,还是请你们用行动给予更丰富的答案吧!

 

 上个世纪的后20年,微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崛起,尤如两颗灿烂的明星,正以辉煌的业绩改变着现在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开创,首先应归功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它大大促进了生物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的发展,引起了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一场革命。有人把这一发现誉为自达尔文进化论以后生物学发展的又一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是沃森、克里克以及维尔金斯和弗兰克(女)这四位科学家。

    沃森,美国人,1947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动物系。由于受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影响,投身寻求基因的秘密研究,于1951年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佩鲁茨小组,从事蛋白质、多肽及核酸的结构分析,在这里与克里克相遇,开始了现代生物学史上最为激动人的研究。

    克里克,英国人,英国伦敦大学物理和数学专业毕业生。二战期间,在生产精巧的磁性水雷方面作出了贡献。战后,受《生命是什么》一书的影响,决心研究生物学,通过生理学家希尔的帮助,1947年秋进入剑桥大学开始生物学的学习,1949年到卡文迪什实验室。

    维尔金斯,英国晶体学家,193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系,曾参加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后担心道义上的责任以及受薛定谔一书影响,转而研究生物学,在伦敦皇家科学院,从1950年开始DNA分子结构的研究。

    弗兰克林(女),英国晶体学家,剑桥大学物理系毕业。她在物理、化学、结晶学、X射线衍射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水平,1947年进入法国巴黎国家药物局中心实验室任研究员。短短三年时间内,表发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先后被美、日、英等国用于工业生产,从而使她成为世界上著名专家。1951年回英国皇家科学院,由于她的努力,促使那里的DNA分子结构的研究走上了正轨。她的出色成就对沃森、克里克的成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她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生活俭朴,为人敦厚。

    在维尔金斯、弗兰克林两位科学家的帮助下,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努力,于19534月在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的论文,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承认。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可以说是生物学与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结晶。沃森、克里克两人的性格不同,他们的团结、合作,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在双螺旋的DNA结构研究竞赛开始,沃森、克里克这两个年轻人的起步远远落后于他们的同行和长辈,如两次获诺贝尔奖的著名化学家鲍林。但沃森、克里克具有敏锐的目光,能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又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善于吸收各方面的成果,不断发展自己的工作,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DNA双螺旋结构理论,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62年,沃森、克里克、维尔金斯共同获事了诺贝尔奖。但是,对DNA晶体结构有卓越贡献的女科学家弗兰克林,却英年早逝于1958年,病逝时年仅37岁。沃森等人的获奖,又勾起英国科学界对她的深切怀念。

    如今,生命科学的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犹如名贵争艳的芳花,清香回溢;犹如颗颗灿烂的金星,光彩夺目。尽管生物信息爆炸似的增长,却反而使人们感到急切要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美丽而独特的DNA双螺旋所蕴含的生命奥秘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此,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启示是什么呢?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华,还是请你们用行动给予更丰富的答案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