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反思(转载)
(2012-03-17 10:38: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班主任工作 |
因为厌学旷课、逃学是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旷课逃学原因入手,来帮助学生有效的克服这些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
一、
1、
由于近年来,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得不到社会的妥善安置,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闲置在家,这种现象农村极为普遍,“读书无用论”又有所抬头,十三四岁的孩子自制力较差,他们受到这种论调的影响,也受父辈们(种地,打工)没有中高等教育照样能生活下去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年龄小,没有力气,外出打工挣钱家长又舍不得,所以他们在学校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学校当成旅馆。
2、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管理中主要以升学率为考核指标,导致教师加班加点,延长学生们在校学习时间,把学生们禁锢在书本一和教室里,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在管理过于封闭,导致某些学生体力下降,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导致了某些学生不愿上学,更有甚者躲在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寻找乐趣。当然,这些学生中以“学困生”为主,他们常感到升学无望,与其到学校受罪,不如到校外寻找刺激,混日子,消磨时光。
3、
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由于父母离异或失去父母亲产生的单亲家庭。这些学生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理产生了焦虑不安,矮人一等等不良的病态情绪。身边常没有亲人照顾,情感得不到释放,心理上变得扭曲,他们不愿到学校看到别的同学们自由快乐的学习生活,便不去上学或溜到校外,这些人极易初社会上不务正业的闲杂人员的拉拢,走上犯罪道路。
4、来自个人的原因
社会、学校家庭这些因素,相对于学生自身原因而言,只能算作外因,中学生旷课、逃学最多的理由是身体不适,头疼、胃疼、肚子疼等,这些疾病看不见、摸不着,审学生们钻空子的原因,这些学生心里往往不健康,心里学家认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敏捷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正常发展,以致于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思考,作业上、考试成绩不佳,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一直处于失败的心理体验,长期下去,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失去了自信心,这种低自尊的心理会进一步加重其厌学的情绪,进而导致旷课,逃学行为的发生。
二、对旷课逃学行为的反思
针对中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不同原因,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1、
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消极的评价方式,教师对他们的嘲讽,歧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长期失败无助,缺乏恒心与毅力。长期下去,他们便函产生了厌倦、畏惧、自卑心理。他们成绩差,更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自惭形秽,被集体歧视、冷落,得不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关爱与尊重。进而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心,对学习满不在乎,有的学生便不愿看到老师和同学,于是出现了旷课,逃学的不良习惯。为此,作为每一位教师,要设法树立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上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过快,否则,会“欲速则不达”,不能对他们冷嘲热讽,休罚或者变相体罚。给他们留适量的作业,时刻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可以开展“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让他们能享受到取得点谪进步的快乐,能享受取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走出自卑,走出畏惧,获得赞美、鼓励与表扬,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2、
3、立家长学校
家长的教养态度,方法以及不良的家庭结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动影响很大,因此,学校老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联系配合,可以举办家庭教育咨询,给家长写信,打电话,使家长全面科学的了解孩子,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单亲家庭,老师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学生装要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让他们生活在亲情之中,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自卑心理,走出家庭的阴影,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同学、老师。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学生的心理也一直外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增强科研意识,不断的学习钻研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从而更科学的艺术的去杜绝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