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分析
(2012-02-18 15:47: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想 |
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已经结束,面对这次检测的成绩,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下面就从成绩情况分析、试卷情况分析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绩情况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人数总数为1083人,其中及格人数为863人及格率79.7%;80分以上的优秀人数为441人,优秀率为40.7%;60分以下的差生人数为334人,差生率为20.3%;平均分为72.85。
2007级高二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为1195人,及格人数1142人,及格率为95.6%;80分以上的优秀人数为792人,优秀率66.3%,60分以下的低分人数为53人,低分率4.4%,平均分为81.32。
高二下学期5月份成绩情况:考试人数1187人,及格人数1037人,及格率87.4%;80分以上的优秀人数473人,优秀率39.8%;60分以下的低分人数150人,低分率12.6%。平均分为74.69。
高二下学期7月份成绩情况:考试人数1162人,及格人数1032人,及格率88.8%;优秀人数:591人,优秀率为50.9%;低分人数130人,低分率为11.2%;平均分77.65。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本次考试成绩出现的特点为:(1)差距明显,无论从及格率、优秀率还是平均分,与07级同期相比,有了明显的差距,纵观和07级高二不同时期的几次成绩可以看出,最明显的差距在于低分人数增多,从而导致平均分大幅度下降。
(2)班级之间成绩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平均分的差距和同期07级相比,差距较大,当然这与没有进行进行文理分班,班与班之间的报文报理的程度不同,导致班级之间平均分和优生人数,低分人数的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仍然暴露出了在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值得重视。
二、试卷情况分析
1、试题知识点的分布:(1)植物激素的调节包括选择题1、2、3;非选择题26,分值占16分。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选择题3、6、9、12、13;非选题28、30,分值占25分。
(3)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包括4、5、7、8、10、11、14、15非选择题:27,分值占26分。
(4)种群和群落包括16、18、19、23、25非选择题29题,分值占18分。
(5)生态系统包括17、20、21、22、24非选择题31题,分值占17分。
以上分析说明本套试题覆盖面全面,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突出了神经调节、植物生长素,生态系统的功能等主干知识。
2、学生答题情况:第二卷中26题植物激素的调节、27题内环境与稳态、28题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29题种群的数量变动、30题神经调节、31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这6个非选择题中,学生答的最好的是26题,满分10分,绝大多数得分在8分以上。答的最差的是27题,满分10分,总得分平均在5分左右,其余的四个题在二者之间,得分差距较大。
3、根据试卷反映出来的问题:
(1)对于以往的知识遗忘严重,具体体现在26题中涉及到的必修一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28题甲状腺激素合成需要的无机盐。29题涉及到的必修二中的进化知识,学生普遍回答不好,(我们在学蛋白质工程的时候,有个成绩不错的学生曾经问到氨基酸和DNA之间什么关系,为什么蛋白质工程中有氨基酸序列可以推出基因,基因和DNA什么关系?)所有这些说明学生对于以往已学过的知识掌握极不扎实,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还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
(2)基础知识掌握很不扎实,具体体现在31题生态系统的成分回答不全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回答,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概念不理解。
(3)答题语言不规范:比如种群数量变动中根据”S”型曲线应把握在1/2K时捕捞的原因,学生回答不准确。
(4)书写乱,翻看二卷会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很乱,书写的认真程度反映了当时学生做题的心态,心态决定了准确率。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1、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在本次试题中反映出的以往知识遗忘严重的问题,表明了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孤立的教学,没有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杂乱无绪,难以在脑中构建整个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从而导致了遗忘的问题的发生。 因此建议在教学中加强本章,本单元甚至整个必修内容的前后联系的引导,让学生初步形成知识的网络,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比如本学期学习的《现代生物专题》的内容中基因工程可以和必修二的遗传的知识联系。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则和必修一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联系;生态工程则和必修三中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联系。
2、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加强督促,目前学生中,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具有浅尝则止的特点,掌握的马马虎虎即认为已经掌握,比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学中,我让程度稍好的学生回答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该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可是有两三个学生对于第三步“重组载体的导入和筛选”说成目的“目的基因的导入”,对于“目的基因的表达和鉴定”说成“基因的检测”。还有的学生竟然不能顺利回答下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会不会的问题,还要关注掌握的准不准的问题。我们知道历城二中的生物教学成绩一直名列济南市的榜首,他们的学生之所以生物平均分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的准。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些,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由于所谓的失误而失分的问题。
3、在“教”和“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可以说,在教师满堂灌的教学状态下,学生被动的学习的局面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思想中上课就是听讲的观念需要改变,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老师付出的努力再多,也难以奏效。比如我班的一个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好,家长给他找了老师辅导,每逢晚自习则有老师单独辅导,一个学期下来,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出现了滑坡,家长非常着急。又一次我想试一试这个学生到底能不能行。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我把90分钟的两套题交给他,让他做,并说明做完后我要检查会不会,这个学生背着我的压力开始了认真的做题,可以想象,他肯定有很多不会的题目,90分钟过去了,他做了不到一半。而且有些不会问我,我说,你可以问同学解决,于是他利用课下,一个一个的找同学帮助,找了很多同学,到了周末的晚上,两套试题终于完成了。我拿了两套新的试卷随便从两套试题中抽出了一些题,让他再做,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他除了还有一个题没有做完外,其余的题目全对,我看后很是震惊。若这个同学有个学习的劲头,哪怕是慢一点,我想成绩也不至于考到2000多名。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学与不学的问题。
4、在教学中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提高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主动学习的精神差是我们教学中的共识,比如布置的练习题,学生做完后,我们收上来然后批阅,对于错误的地方也进行特别注明,而下一节上课的时候再看看,有相当多的学生面对试卷上的错号,没有及时的修改,而是在等着老师讲题的时候再修改,这是主动学习差和依赖老师的表现。记得07级时我班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问了一个生物试题,只记得那个题目特别新颖独特,我看后思考了一会没有头绪,感觉思路不对,后改变思路想了很长时间后终于想了出来,然后我就思考,高三下学期临近高考时我们的优秀学生的水平有些应该高于老师,且思路开阔程度也应该比老师开阔,为什么老师能够解决的问题而学生解决不了,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学生有依靠那就是老师,不会就问,而老师没有依靠当碰到问题时,必须想办法给学生解决,因此想法不同则结果不同。因此在试卷讲评中尤其注意让学生自己查找出错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老师减少干涉,慢慢的让学生的依赖心理减轻。有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自觉学习的培养。可以试着让学生讲讲。
5、对学生的指导要跟上,利用批改作业和上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高一高二以及高三的一轮复习阶段是知识的积累过程,特别是学理的程度较好的学生,要有大量做题的观念,而不能仅限于布置的作业,同时指导学生对做过的习题进行比较分析,比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中,有的题目答案是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也有的则答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在一道题中的答案和另一道题中的答案不同,为什么答法不一样,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问问题的角度不同则答案不同,通过指导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对问题的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扎实。
四、几点建议
1、积累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提高自己,包括教学中的问题,业务上的问题,管理学生的问题。
2、搜集名师的讲课视频,跟名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应用,通过学校请名师讲课和我观看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林祖荣老师可以看出名师的课朴实,实用没有表演、作秀的地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盼望各个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和金点子,促使我们生物组的教学工作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