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吴彤
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4
  • 关注人气:2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比死亡更强大

(2012-08-12 20:03:26)
标签:

白血病

移植

真菌感染

杂谈

分类: 医疗天地

    著名作家,畅销书《土壤》的作者汪浙成先生的新作《爱比死亡更强大》——一个白血病患者求医的生死实录近期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应汪先生之邀,作为书中患者主管医生的我特为此书做序。

    这本书是一位白血病患者求医过程的真实记录。书中的主人公汪泉是一位年轻的出版社编辑,书的作者是她的作家父亲汪浙成先生。

    汪泉是我从医二十余年来救治的数千例白血病患者之一,是令我刻骨铭心的一例。

    2007年汪泉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简称MDS)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经过诱导化疗2个疗程无效,在我们医院接受了挽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是台湾慈济干细胞中心的一位女士。在移植后早期,供者造血干细胞尚未植入时发生了严重的、播散性真菌感染,累及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包括双肺,肝脏和脑部。如此惨烈的感染又发生在移植后患者的血细胞已经被清除而供者的血细胞还没有长起来的青黄不接之时,曾一度使汪泉陷入昏迷,命悬一线。由于我们及时采用强有力的抗真菌治疗,积极调整免疫状态,再加上非血缘干细胞及时、快速的植入,才把汪泉从非常危险的境地中拉了回来。随后汪泉又经历了脑部真菌感染灶的出血,肺部真菌感染灶的血管侵蚀引发的咯血,漫长的神经系统损伤恢复期及抗真菌的维持治疗期,最终走出困境,重获健康。现在已经是汪泉移植后的第5个年头,汪泉的白血病已经不见踪迹,真菌感染也已经彻底清除,她可以正常地生活并照顾年迈的父亲,过着平静、幸福和健康的生活,而这一切的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挽救性非血缘移植后早期发生大面积的严重真菌感染,而且累及脑部,通常病死率高达90%以上。如此困难的病例能够救治成功,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高兴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回顾整个治疗经过,我们从中得到了非常宝贵的经验,相信这不仅对白血病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而且对医学也会有所贡献。

    经验一: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最终遏制了重症感染的肆虐。当移植后早期,经过清髓性预处理,骨髓处于抑制期,抵抗感染的能力丧失殆尽,大面积的严重真菌感染导致患者持续高热、黄疸进行性加重、昏迷接踵而来时,如果选择放弃,患者的生命无疑将被感染吞没。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做100%的努力!除了常规的加强抗真菌治疗和支持治疗之外,我们又当机立断为患者积极做了粒细胞输注,使进行性加重的感染受到顿挫,症状上也开始出现了转机。

    经验二:快速、稳定的造血重建可以有效增加机体抗感染的能力。这位非血缘供者的干细胞非常给力,在移植后快速、稳定地植入,很快汪泉的血细胞就达到正常并持续呈比较稳固的状态,使得具有抗感染能力的白细胞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可以内外呼应,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经验三:轻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使免疫抑制剂能够早期停用,有利于免疫功能尽早恢复,有效预防复发和控制感染。这例重症感染的救治成功还得益于供者细胞与患者细胞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即虽然是非血缘关系的细胞,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简称GVHD)很轻,这样允许在移植后早期应用较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使抗感染效果增加;此外,很轻的GVHD既有利于预防白血病复发,又可以较早地停用免疫抑制剂,这对真菌病灶的彻底清除非常有利。

    经验四:较长时间的抗真菌维持治疗可以使累及脑部的真菌感染得以治愈并免除外科干预。通常侵袭性真菌感染累及脑部需要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灶才能明显改善生存,否则大多数会死于感染的复燃。而这个病例并没有采用外科干预,而是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较长时间的抗真菌维持治疗而最终清除真菌病灶的。提示脑部真菌感染不一定要外科干预才能治愈。

    经验五:爱与坚持的力量不可小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正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写照。这种疾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而治疗周期较长,费用又较高,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是一场信念、体力和财力的考验。在汪泉住院期间,仅有年迈的父亲和姑姑照顾,但家人执着的爱创造了奇迹!无论多么危险、艰难与绝望,爱支撑着这个特殊的家庭去努力,不放弃!尽管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但这位执着、可敬的父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问题的关键,想方设法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对女儿浓浓的爱渗透在书中的字里行间。除了家人的爱,围绕在汪泉周围的简直是来自人类的爱的海洋!来自台湾的干细胞捐献者尽管经历丧子之痛,依然充满大爱为素不相识的大陆同胞提供生命的火种;当移植后早期发生致命性感染时,是其他无血缘关系者捐献的粒细胞和忘我的医护人员的日夜坚守与救治才使得危难中见到曙光;是来自亲友、同事、乡亲和素不相识人的爱为这个面临灾难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经验六:移植前的疾病状态是影响移植结果的最重要因素。MDS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有转化成白血病的倾向。目前药物治疗不能根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治愈的方法。假如汪泉在MDS没有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之前进行移植就可以避免化疗对身体的打击,感染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现在的证据表明MD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早期直接移植与化疗后再移植的长期无病生存率是相似的,而MDS与一诊断就是急性白血病相比具有化疗效果更差,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更长,而异基因移植疗效更好的特点。因此,高危MDS(容易转化为白血病的类型)应该在疾病早期选择直接移植,移植前的化疗是不必要的。相信采用这种治疗策略,会使更多的高危MDS患者通过异基因移植而得到根治,而减少在化疗过程中因为严重感染、出血而丧失移植机会的可能。

    爱比死亡更强大!感谢汪浙成先生以自家的经历撰写的这本融真实性、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书籍,相信对白血病患者和家人以及关注白血病的人们会有所帮助。

 

主管医生  吴彤

2012年8月12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