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高原》③泉水甘甜】
(2012-04-23 11:20:13)
标签:
军事 |
分类: 2011年和平年代 |
一个电话,驻藏部队驱车百余公里,他们究竟要执行什么紧急任务?
天寒地冻,装备根本无法正常作业,官兵们该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
肩扛手提,六个多小时的徒手搬运,他们能否为寺院解决燃眉之急?
《和平年代》本期
【主持人1】: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您收看《和平年代》。
当雄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藏南与藏北的交界地带,平均海拔4300米,是拉萨市的一个纯牧业县,也是西藏佛教噶玛噶举红帽系的主寺所在地。当雄,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境内草原占总面积的30%,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横贯全县。在当雄县南部,大大小小的泉眼数以万计,更有中国首个蒸汽田-羊八井,融融热流在白雪皑皑的群山环抱之中,构成了世界屋脊上最引人入胜的天然奇观,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纪实段落】:
阿娜科长用藏语接电话
【解说】:这西藏军区某部的值班室,正在值班的阿娜科长在值班记录本上详细地写下了电话的内容,记录下电话内容后,急忙赶往首长办公室汇报情况。
十几分钟后,他得到了迅速前往当地了解情况的命令。
【车内同期采访】:
记者:科长刚才是跟那边联系了一下是吧?
阿娜:对,我给乡长打了个电话,就说我这已经出发了,去实地去考察一下水管为什么不出水了,我们大概走3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
记者:三个多小时的路,一百多公里啊差不多。
阿娜:对。
记者:好。
【解说】:原来,阿娜科长刚才接到的是羊八井镇乡长的电话,镇上多吉林寺的饮用水水管不明原因断水,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前往多吉林寺实地考察,并且找到解决方案。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的汽车驶进了羊八井地区,经过一座简易桥后,水泥路段变成了原始的土路,当我们穿过了狭长的山谷,眼前突然变得开阔起来,道路也一改刚才的崎岖颠簸,多吉林寺仿佛近在咫尺。
【纪实段落】:
阿娜到达多吉林寺,对寺庙管委会的人稍作了解
【解说】:阿娜通过初步的了解得知,多吉林寺的比丘尼们认为水管冻住了,为了避免抽水水泵也冻住,她们就卸了下来,而现在阿娜要做的,就是重新安装调试水泵,查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同期采访】:
阿娜:没带起子,车上没起子,杨河有没有螺丝刀?
泉水喷涌而出
记者:水泵好用,已经出水了是吧?
记者:现在是可以确定管子冻了,还是初步确定还要再看一下。
阿娜:现在可以确定是管子冻了。
记者:科长,咱们现在看到的水渠是当初挖的那个储水渠吗?
阿娜:不是,我们挖的在下面
记者:还在下面?比这个要大一些?
阿娜:大
记者:那现在要不要到下面再去看一下
阿娜:再看一下
【解说】:谈到200米外的蓄水池,还要从去年部队在这里野外驻训说起,那时候方圆几公里只有这么一个干净的泉眼,部队全部用水都取自这里,排队接水的多了,给多吉林寺的僧人用水带来了不便。
【同期采访】:西藏军区77626部队保卫科科长
她们从这儿到寺庙有四五百米的距离,她们每次跑这么远拿小桶,而且还要等还要排队,这还算好,有时候她们可乐瓶装一瓶水就跑四五百米距离,当时看到心里也不是滋味,后来在首长建议下修了这么一个蓄水池。
【解说】:很快,部队开来了大型挖掘设备,在泉水附近开凿了一个两米见方的土坑,又用水泥砌出了一个蓄水池,解决了僧侣们排队打水的问题,可他们没想到,有了蓄水池僧侣们还是需要一趟一趟地背水,最多的时候平均每人每天要背上20多桶。
【同期采访】西藏军区77626部队保卫科科长
阿娜:就在我们脚下往上走,将近挖了三四十公分这样子。
【解说】:这里海拔4300多米,高寒缺氧,含氧量不到内地的40%,空手走路也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公斤。50多个官兵们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施工,用最原始的办法,硬是挖开了400多米的通道,将泉水引到了寺庙门口,彻底解决了僧侣吃水的问题。
【同期采访】西藏军区77626部队保卫科科长
阿娜:现在这条管子冻住了,这个天气很冷,管子冻住没法抽水了。
【解说】:为了尽快解决水管受冻的问题,阿娜科长马不停蹄地返回驻地,将实地考察的情况汇报给了部队有关领导,并且提出了两条解决方案。
【纪实段落】:开会研究方案
【同期采访】:西藏军区77626部队保卫科科长
阿娜:我个人有两点建议,第一点,大型工程机械上去,把水管挖出来,采取防冻措施以后,从新铺设。第二点建议铺设临时管道,先解决寺庙吃水问题,等开春我们上山驻训的时候再给修,看首长对我的两个建议,看哪个可行?
【同期采访】:西藏军区77626部队副旅长伍强:
伍强:下面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建议没有?
营房科科长: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第一羊八井大型机械上去不安全。第二羊八井现在是冻土期。。。。
【解说】很显然,阿娜科长的两点建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挖开冻土工程量大,耗时长,而在地面上铺设临时管道,还是会有冻住的可能,讨论陷入了僵局。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能尽快解决僧侣们吃水的问题呢?
【同期采访】:西藏军区77626部队副旅长伍强:
伍强:下去以后各机关业务部门要通力合作,尽快让僧民们吃上放心干净的水。下一步我们也要利用野外驻训有利时机,进一步开展好进社区,进村庄、进学校、进寺庙活动,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
【解决】:当天下午,阿娜科长神神秘秘地跟我们说找到了解决的方案,虽然只是临时的,但至少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当务之急是要去军需仓库,领取一样神秘的装备。
【纪实段落】:
天蒙蒙亮,营区内集合列队整装待发。
【同期采访】:西藏军区77626部队保卫科科长
阿娜:同志们,出发前提几点要求,稍息。这次任务刚才已经明确过了,那么首先我把车分一下,第一台车猎豹一号车,由杨副主任带队,对讲机岳文飞
岳文飞:到
阿娜:一号对讲机。
阿娜:第二台车为02,到由昌林干事带队。昌林
昌林:到
阿娜:第三台车由我带队,路上注意车距,确保安全。听清楚没有。
战士们:清楚。
19:30
阿娜:首长同志,人员登车前集合完毕,请指示?
首长:出发。
阿娜:是。各组开始登车
【解说】:拉萨的清晨格外宁静,一切都仿佛还在睡梦中,在澄净的空气中只听得见经幡的天籁之音,还有车队整装待发的轰鸣声。在一缕月光的陪伴下,我们的车队驶离营区,向一百多公里外的当雄县驶去。
【车内同期】:
车队:002明白,003明白。
【解说】:这段路是前往多吉林寺的必经之路,虽然是柏油路面,却蜿蜒崎岖、艰险陡峭,稍有不慎就会与对面行驶的车辆发生刮蹭,熟悉路况的司机也不得不极为小心地前行。
紧张过后,我们终于安全地通过了危险路段,驶进了羊八井地区,阿娜科长有心让我们下车休息,也适应一下这里的高海拔环境。
这里有中国大陆上开发的第一个湿蒸汽田,温泉数量居全国之冠,更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最美的时候是每天的清晨,由于空气还比较冷,羊八井地热田一带弥漫着白色雾气,如人间仙境一般。在政府的帮助下,这里的村民因地制宜开发起了旅游项目,让他们又多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稍作休整后,我们继续赶路,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多吉林寺。
【纪实段落】:
战士下车集合
【解说】:随着命令的下达,阿娜科长口中的神秘装备,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纪实段落】:一组战士架设软体储水罐,二组战士下山背水
战士打水、架设水罐、寺庙内众尼姑念经、一组平行剪辑。(三组纪实画面后出同期采访)
【现场同期】:西藏军区77626部队保卫科科长
阿娜:小心手啊,小心手,棍子拿过来,先撬起来,用力塞进去。等一下,好了。再放一个,翻过来。
阿娜:把这个压上,好的,好了。
记者:科长压那么多石头干吗?
阿娜:怕风掀掉。
记者:已经掀掉了。
阿娜:已经掀掉,重新修一下。
记者:石头掉进去把时清出来再盖上去。
阿娜:因为这有时候一刮风,风特别大,铁皮会撕掉,好吧,准备背,相互帮一下忙。
【现场同期】:54旅2
记者:这勒着脖子啊
阿娜:等一下你放绳子得放两肩上,一二起,绳子抓牢一点
记者:这样就行了。
【解说】:由于没有背过这样的水桶,很多战士一时找不到背水的方法,尤其在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上,战士们行进的速度极为缓慢。
【现场同期】:
54旅2
记者女:头晕
记者:头晕啊,上车先歇会儿吧,说不出话了,上车先坐会儿。
【解说】:中午时分,太阳炙烤着地面,就在我们记者已经坚持不住的时候,战士们还在顶着烈日一趟一趟背水。
经过6个多小时的肩背手提,在战士和僧人的共同努力下,三个两吨见方的储水罐终于盛满了甘甜的泉水。
此时此刻,艰辛、疲劳,在战士们脸上一扫光,取而代之的是成功后的喜悦,更加灿烂的笑容也浮现在僧侣们的脸庞上。
【采访】:多吉林寺主持
德尼(藏语):
【解说】:就在我们完成任务,准备离开的时候,僧侣们为每一位战士献上了象征圣洁的哈达,并为他们端来了亲手酿制的酥油茶。
【编导手记】:多吉林寺的泉水像往日一样流淌,关于酥油茶的记忆,也变得清新甘甜,那些灵动的泉水,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还有一张张感恩的笑脸,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
【主持人2】:
三个储水罐,六吨甘甜的泉水,在高寒缺氧的羊八井,驻藏官兵们硬是用自己的双手为多吉林寺搬来了生活用水,也搬来了官兵们和藏民之间浓浓的情义。临行前阿娜科长告诉我们的记者,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们会再次回到多吉林寺,调集大型挖掘设备挖开土层,为他们重新铺设具有防冻功能的水管,让僧人们无需再为吃水而苦恼。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播出时间:2012年4月18日
当期编导:崔枫婉 摄像:曹丞华
视频地址:http://military.cntv.cn/program/hpnd/20120419/1001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