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母乔柱莲——16版 青园茶坊

(2011-12-02 13:56:16)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岳母乔柱莲——16版 <wbr>青园茶坊

岳母乔柱莲

刘章 (河北)
  写完《岳父徐福林》,现在写《岳母乔柱莲》。之所以写二老,是因为相处几十年,熟悉的生活,思考的很多,有所感悟。
  年轻时我孤身一人,在岳母的主张下,我和老伴组织了家庭,一直以来相濡以沫,算得上幸福婚姻,对此,永远感激我的岳母。婚初的时候住在岳母家,每当我出差回家,为了能让我和新婚妻子说些悄悄话儿,她总是借故躲开。这种对年轻人感情的理解,在他们那一代人中是少见的。我和妻在屋里过着二人世界,岳母在屋外打扫院子、整理鸡舍,“沐浴”凉风寒气。每每回忆,都是一次感动,一次崇敬。人与人之间,贵在理解,理解了才能真诚的沟通,才会亲密无间。
  我和妻是在低指标瓜菜代年代结婚的,没有果蔬,没有油水,只能喝点从食堂打来的稀粥,可岳母总是剔牙,那稀粥似水,何物塞牙?她这么做,不过是尽可能消磨时间,让儿女们多喝几口罢了 。那剔牙动作如雕如镂,如今还刻在我的脑际,想想那就是母爱的甜和那岁月的酸。
  等到条件稍稍好转的时候,每次出门我都会买回二斤点心孝敬她老人家,但她都送给了亲戚。为了让她吃上一口,我买回三斤,而且到家就打开,可她又分给了孙子、媳妇、儿子,自己只吃点碎渣儿。人哪,一旦养成入骨入髓的品格,就便难变异了。
  人生在世,年轻时爱往前看,未来岁月,天高地远;而到老年,爱忆旧,回望岁月,抽丝剥茧。在我和老伴的闲谈中,对岳母的认识与理解又加深了。岳母两岁时,父亲暴亡,后父游手好闲,对母亲非打即骂。岳母十分思念生父,常以泪洗面,而她的母亲是个讲脸面的人,早晨吃不上饭,也要把锅灶收拾干干净净,理成饭后的模样。岳母的品格就是在童年苦难里铸造的。十八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十四岁的岳父,婆母是哑巴,她像对待小弟弟一样照顾丈夫。因为自己母亲不幸的婚姻,她格外珍惜夫妻情感,与岳父夙兴夜寐,勤俭持家。战乱年代,随岳父流亡承德,漂泊北京,落脚内蒙,相夫教子,无怨无悔。岳父一生对岳母甚是尊重,他对子女们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你妈这辈子不容易……”对丈夫忠,对儿女慈,为儿女创造幸福,岳母如其他母亲一样平凡,一样伟大。
  仁者寿,德者寿,岳母活到九十二,无疾而终……


与韩羽老师的一次邂逅

李界彤 (河北)
  深秋的一个早晨,我与一位画家朋友到河北美术馆观摩学习。
  朋友去吃早点,我独自在美术馆散步。深秋的花园草依旧绿、树依旧茂密挺拔。“嚓嚓”的脚步声响起,远远望去,走来一位老人。只见他年纪约八十开外,身穿灰色羽绒服、脚蹬一双黑白相间的旅游鞋,脚步缓慢而又坚定。咦?怎么越看越眼熟呢?可是又想不起来。

岳母乔柱莲——16版 <wbr>青园茶坊


  我轻轻地走到一旁坐下,取出小速写本和笔静静地画了起来。老人似是知道我在画景很配合地入了画。他悠闲晨练,我自在写生,各得其乐。我发现老人的身体还真不错:弯腰、下蹲、推手,一点也不让年轻人。当他转身时,一个响亮的名字瞬间闯入脑海“韩羽!”啊!?真不敢相信这位声名显赫的大家就近在眼前!真是他吗?
  韩羽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评论家、作家。笔下曾诞生了脍炙人口的《三个和尚》、《超级肥皂》等颇具教育意义的艺术形象;《武松打虎》获得了第十一届布尔诺国际大奖;还被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柏林际电影节银熊奖”、“鲁迅文学奖”……等等。我带着无比敬仰,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和韩老师合影。
  老人的晨练还在在悠然继续,我耐心等待机会。约四十分钟左右,老人终于收身欲走,我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行的迎上去问:“您好!请问您是韩羽老师吗?”“你……你要干什么?”老人显然加快了脚步有意回避。啊!从老人的反应看出,眼前的老人果然是韩羽老师!我暗自窃喜。看着他老人家紧张的神情我略带歉意的解释道:“韩老师请您别误会!您是位大画家,思想家,今天我撑着胆把您给画了。”随手把速写本递了上去。韩老师这才把匆忙的脚步停了下来,看了看我的小画笑了笑。“我看过您的《两凑集》、《韩羽画集》、《陈茶新酒集》,非常棒!”他又会心一笑。我看机会成熟了掏出照相机说:“韩老师我能和您合个影吗?”韩老师点了点头。镜头对着我们时韩老师还非常配合的靠近了些。
  

联话好人

岳母乔柱莲——16版 <wbr>青园茶坊

岳母乔柱莲——16版 <wbr>青园茶坊


  崔建强,33岁,石家庄市某私企经理。
  1996年下半年在行唐中学上高三准备高考,农历十月十八日的早晨他和往常一样给奶奶梳洗完,吃完饭打发好奶奶才去上学,上午奶奶在火炉旁烤火不幸烧伤,十天后他永远地失去了从小疼爱他、呵护他长大的这个非亲生奶奶……从此崔建强生活在对奶奶深深的思念和愧疚中,为了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开始了他的“万里寻祖父,报答祖母恩”之行。他从2010年春节开始,历时一年四个月,花尽积蓄,辗转万里,寻找与奶奶分离78年的爷爷、革命先驱崔志尧,历尽艰辛,终于将爷爷的遗骨抱回老家,与奶奶隆重合葬,实现了奶奶夫妻团圆的遗愿。
  诚可感天,万里忠魂归坎坷;
  孝能动地,九泉贞魄庆团圆。


 

飞往天国的琴声

王全芳 (上海)
  又是一个晚霞似锦、夕阳如画的黄昏。还是从那扇被绿树红花掩映的窗户里,如约定似的飞出了一阵阵悠扬的钢琴声。那琴声,时而凄婉,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高扬,仿佛在倾诉着心中的缕缕快乐与丝丝忧伤。
  淡雅的客厅里,琴声低旋。临窗的钢琴前坐着一位两鬓花白的女人,她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着,泪水已沾满了衣襟。女人身后站着一个男人,也已两鬓斑白。他凝望着窗外,任凭泪水横流……
  突然,沉浸在琴声中的男人和女人张开朦胧的泪眼,分明看见从窗外的小道上蹦蹦跳跳走来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他扑闪着快乐的大眼睛,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扬,左臂上的“三条杠”在霞光中尤为醒目。
  “啊!亮亮!”男人和女人的心猛地抽紧了,在心底急切地呼唤着这魂牵梦萦的名字。
  小道上的男孩笑着、走着,还挥着手,他的身影越走越大,当他迈进家门时,已是一个矫健挺拔的大小伙子了。……
  “爸爸!妈妈!”小伙子张开了双臂。
  男人和女人多想也张开双臂啊!可是他们不敢,因为,只要他们一拥抱他,眼前一切的美好就会像往常一样化为乌有。他们只能静静地闭上眼睛,让泪水一个劲地流淌,在梦幻中享受全家团聚的温馨。……
  二十多年了,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二十多年前他们还年轻,风华正茂。他们都是教师,站在三尺讲台前引领着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品学兼优的儿子是他们最大的骄傲。何曾料想,晴天起霹雳,儿子亮亮忽然患上了白血病。虽经千般求医,万般问药,然而,苍天有泪,回天无术,亮亮还是走了。回想起儿子弥留时刻的情景,夫妻俩至今还心如刀割。那天,但见儿子费力地张开双眼,断断续续地重复着同样的话:“爸、妈……你们……怎么办……怎么办……”儿子闭上了眼睛,泪水从眼角流下。她发疯似地大叫:“亮亮!亮亮!”听见了妈妈的呼唤,儿子又张开了眼睛,只一会儿,眼睛又无力地闭上了。于是,她又大声呼唤,儿子又张开了眼睛……,站在一旁的人,包括她的丈夫,都不忍心了,哽咽着劝她:“别叫了,让孩子安心去吧。”她停止了呼唤,儿子走了,亮亮消失了,她双眼一黑,昏倒在地上。
  在没有儿子的日子里,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他们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工作,献给了学生。然而,深藏在心底的凄苦又有谁能知晓?
  岁月如梭,如今,他们已退休步入了晚年。亮亮走时十五岁,如今应该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汉了吧?这个懂事的孩子,临走时惦记的是:没有他,爸妈该怎么办?是的,别人老了有他们的孩子侍奉,他们老了,又有谁来关心?每当他们看到别人子孙绕膝,合家团聚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悲伤。
  一天,忽然接到通知,要他们去领取一笔独生子女扶助费,原来这是政府对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特别抚慰费。他们不缺钱,但当他们手捧这笔钱时,却感到沉甸甸的,犹如捧着一件稀世珍宝,禁不住双手颤抖,泪如雨下。捧着钱,他们犹如捧着亮亮那颗跳动的、挚爱的心。那一晚,他们抱着钱,相拥着哭了很久很久。
  他们用这笔钱买了一架崭新的钢琴,或独奏,或两人合奏,每天都要为他们的爱子弹上一曲,天上人间,传递无限的思念。在琴声中,他们仿佛感到屋中不仅仅只有他们两人,还有他们的亮亮。他们的爱子时而是个可爱的小男孩,时而是个壮实的小伙子,他望着他们,微笑着……
  不久,他们每人又每月领到了150元的“丧子独生子女父母抚慰费”,钱是打到卡里的,就像发工资一样。捧着银行卡,他们忽然感到他们的亮亮还活着,他正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工作着,每月都按时把钱汇给他亲爱的爸爸妈妈……,于是,他们不再孤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与踏实。
  琴声深情地在房中回荡,如诉如泣。这飞往天国的琴声带去了父母对孩子永不消逝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孩子,你还好吗?孩子,不要再惦念我们,党和政府已为我们找回了消逝的你,并让你的爱永远陪伴在我们身旁!永远!永远!


宽容与生活
家庭不是市场

烟水楼主
  一家人之间,不能有交易心。
  只能论情,不能论理。所谓论情互相疼,论理气死你。
  要想省事,那就只管我的阳光有没有放射出去,不必管对方的冰雪化不化。实际上,只要阳光照得足够多,不怕对方不融化。
  大舜摊着一个最顽固的爹、最恶毒的后妈、最不省心的弟弟,结果怎样,还不是被大舜感化了?
  所以只管自己尽分,不管对方对我怎样,是最轻松的处世方法。可惜很多人都在求对方的回报。有一点求,就免不了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