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石随笔

(2011-09-09 14:39:20)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藏石随笔

藏石随笔
梁秀江

  关于藏而不赏,还想多说几句。许多收藏者把自己当成了“保管者”,这不能不说是收藏者的悲哀。
  一位拥有多年藏石经验的专家在谈及自己缘何痴迷于石头时说:“奇石千姿百态的形象,会激发我的怀旧情绪,而这些情绪是平时生活中很难捕捉到的。每次赏玩石头都有不同的感受,它经受千万年的坎坷磨难才到了我的手上,这种特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历史感给我很多灵感,引发我的思考,使我对当下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收藏领域的老物件大多是岁月之河浮不起、卷不动、冲刷不去的积淀物,观赏石更是大自然上亿年的不可思议的“杰作”。如果收藏者把收藏作为一种文化享受,闲暇时关注一下自己的藏品,不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可以感知历史,融合自然,从而跨越现实生活的地域固定性和内容单一性,去体验另一种生存状态,满足自己的反向情感需求,何乐而不为?
  “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藏石通过对观赏石藏品的传承,能够使子孙后代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提高对文化和艺术的欣赏水平,更有甚者,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的综合素养。
  欧美国家的大部分收藏者都不同于我国“投资为主、消费为辅”的目的,他们倾向于视艺术品为自身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藏品达到“两情相悦”的佳境,难分难舍。
  胡妍妍女士曾说,收藏的文化投资功效与文化消费功效二者并不排斥,藏品作为商品具有自身独特性,将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的同时仍然可以享受其带来的文化洗礼,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明清徽商兼具“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双重身份,他们喜欢收藏古董和名人字画,闲暇时常常邀请文人雅士共同品赏书画,由此,他们不仅广交朋友,拓展了经商思路,而且也成为鉴定专家,留下了“亦儒亦商”的美名。

  刚读到贾平凹的一篇短文“藏者”,正是这篇短文使我有了写这篇随笔的想法。里面谈到他的一位朋友,因总是用茶叶换取字画,便以为他在忙于换钱,待到家中一看,原来此兄“千辛万苦”地收集茶叶等物“嘻嘻哈哈”地换取书画,又“慷慷慨慨”地分送另外一些朋友。他生活需要钱却不为钱所累,他酷爱字画亦不作字画之奴,他才是真正的收藏者。
  贾平凹说,“真正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是不把所爱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藏于眼中,凡是收藏文物古董的其实都是被文物古董所收藏。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
  是啊,人才是真正的主人,在一生中通过收藏得到真正的快乐,别收藏了一辈子石头却被石头收藏,那才叫为物所累啊。因为藏石才有意义并快乐的活着,才是藏石的真谛和最终目的。

藏石随笔

藏石随笔

我的养壶心得
  我是一位“宜兴紫砂壶”的制作者,除了热爱自己的制壶事业外,我也喜欢和壶友、茶友们一起品壶、品茶。在此,我想和各位朋友一起分享我多年来对紫砂茶壶保养的感受。
  紫砂壶所用原料是紫砂泥:紫泥、绿泥(本山绿)和红泥。壶里外都不上釉,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能经受冷热急变,冬天泡茶决无爆裂之虑,由于传热缓慢,使用时握摸不易炙手。紫砂壶经久耐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壶身玉色晶光,气息温雅,并以边喝边把玩摩挲为乐事。
  什么样的茶该取什么样的壶,,沏茶和饮茶怎样用好壶和养好壶,都有一番科学的方法和养壶之术。
  沏好茶的壶,周身是热的,浇在壶身上的茶汤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由于紫砂壶体壁内有双重气孔结构,壶透气而不渗水,并容易吸收茶汁,留下浓郁茶香。壶的表面往往会积有茶迹,这就需要如用养壶的毛笔或软牙刷在壶表面经常刷洗,以保持清洁,这就称之为“茶汤养壶”。此日擦涤洗,壶的表面亚光逐起,愈用愈光亮,也有人称亚光为“包浆”,这种亚光用高温高压冲洗都冲刷不掉,甚显高雅品位。也有人为使紫砂壶快些光亮,用油手、油布在壶身揩擦,这样出现的光为“和尚光”,假如用清洁剂一洗,亮光随即褪去,露出一块块的垢疤,很不好看,这样的方法不可取。
  另外一种养壶的方法,即是每天早晨清洗茶壶时,用壶中的茶渣在壶体周身润擦一遍,这样,一则可以擦去壶身的茶垢结渣痕;二则经湿茶叶水磨一遍使壶体光润亮泽。
  宜兴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功夫培养,养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肌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肌理的真容。经人们泡茶使用、供养,哪怕壶身上有一点裂缝或疵点,还能自己愈合而不渗水。是不是紫砂名壶或泥质不好的壶,通过养壶还能鉴别出。
  通过养壶,我们能从茶文化、紫砂文化中得到我们要得到的东西、成果,从中陶冶我们的性情,以此达到美的休闲文化之享受,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地。可以说紫砂壶文化融合了金石文化内涵。     荆砂钰陶

藏石随笔


收藏奇石的养护
  如今,奇石收藏已不算冷门了。奇石也和其他收藏品一样需要精心养护。那么,如何养护奇石呢?
  有的人喜欢给石头涂上一层油漆或者油脂,认为这样可以使石头纹理更加清晰,表面更加光泽。其实,这种养护方法是错误的。奇石之美贵在天然,石头罩上一层漆膜,等于罩上一层人工强加的外衣,使石头的天然之美丧失殆尽。另外,石头涂上一层油脂令人手不敢触摸,徒增一种距离感。至于希望通过涂料增加石头光泽,那更为错误。诚然,某些石头要有一定光泽,但人们欣赏的是石头那种天然、温润的光泽,油漆、油脂的光泽闪闪发亮,行内人叫“贼光”,为藏石者之大忌。
  奇石养护,正确的方法是给石头上蜡。上蜡既能使纹理图案清晰,又能使石头更加温润,强化石头的天然之美。
  上蜡之前先要将石头清洗干净,再把石头加热。加热方法是,体量小的可放在锅里煮沸,体量大的可放在蒸气锅里蒸,也可放在铁板上用火烤,夏天可放在烈日下暴晒。火烤、日晒法应注意石头表面加热均匀;水煮、汽蒸法要注意离开热源后,待石头表面水干后才上蜡。
  然后用一块固体石蜡接触热的石头表面,石蜡融化即可在石头表层涂上一层石蜡,石头冷却,熔化的石蜡也凝固了,上蜡便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蜡时的石头温度以能使石蜡熔化为准(烫手即可),温度过低蜡液不易渗入,冷却后表面起皱,所以温度宜高不宜底。涂蜡量以冷却过程中蜡液能全部被石头表面吸收为度,若发现涂蜡过多,应在冷却之前用干布擦去过多的蜡液;若冷却后才发现涂蜡过多,则要加热去蜡,然后重新上蜡。
  表面粗糙或吸附性强的石头不宜上蜡,如姜黄石、松多石等。
           蒋忠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