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九章——16版 青园茶坊

(2011-08-05 15:02:15)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艾九章——16版 <wbr>青园茶坊

随处花开      □ 闻章
艾九章
  1983年,我在县文化馆当创作员,虽是创作员,但身份仍是农民。当创作员与当农民应该说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我爹用犁耕地,而我用笔耕纸。笔耕以犁耕为榜样,因此就要下乡。
  我来的这个地方叫留古寺。
  留古寺,莫非这里当年有一座寺院?这应该是肯定的,但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名字,留古寺没有把寺留住,不见寺,更不见僧。在原来,寺院是很多的。一个地方,有寺院没寺院是不一样的,寺院里有僧没僧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叫留古寺的地方,虽多年无寺亦无僧了,但毕竟有过,有过即不同啊。
  这是现在的想法,在当年,我蒙昧难凿,到这里来根本不知寻问寺僧遗痕,只是敷衍眼前事。
  正是初冬,霜叶满地之时。公社正在征购秋粮,在粮站门口排着很长很长的交粮队伍。责任制才没几年,粮食和棉花就显出来的多了,交粮也难,交棉也难。正是中午,我在公社吃过午饭就溜达到粮站看交粮。
  一位老人站在队伍中间,因其老,因其酒糟鼻子,更因其守着一只很大的布袋而吸引了我。这么大一袋粮食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弄来的,每当队伍向前移动,他就努力抱起沉重的大布袋向前挪。他很老了,看面容,大概有八十岁了,穿一件旧棉袄,敞着怀,里头套一件发了白的蓝绒衣,臃肿而肮脏。
  我走过去,站到他旁边。
  他主动跟我说话:“真难啊。”不知是感慨还是抱怨,“从早晨一直到现在了,还没有交上。有的人中午没带钱来,还没有吃饭。”
  我问:“您吃了没有啊?”
  “临来时,我多了个心眼,带了几毛钱。让别人给我看着,我买了一斤饼。我算吃过了。”
  他还接着说:“别人说你这么大岁数了,上前边去吧。我不能去,大伙都这么等着,单我到前边去,我不去。就是等到天黑,也等着。这不,快交上了。”
  队伍又向前移,他去抱口袋,我忙去帮他。他有些措手不及,而后咧开嘴,感激地笑了。
  “哎呀,真是,真是。”他说。
  这是我听到的世界上最好听的谢语了。
  收粮食的那儿要挪磅秤了,这儿的粮食已经堆得很高,需要挪到一个宽阔的地方,重新起堆。
  交粮的人也必须要把粮食扛那么远。
  我决定帮这老者交上。
  终于轮到他了,我抱过他的口袋,说:“我来吧。”
  他张了张嘴,却没有阻拦,任我把口袋抱过去。
  他跟在我的后面,没牙的嘴张开着,看得出是一脸的感激。
  我把粮食过了磅,然后代他回答过磅员的问话:“艾庄,艾九章。”
  我把粮食倒到粮食堆上,是谷子。只是有点不太干净,有些飞糠在里面。
  我把空口袋递给他,他叠了叠,提在手上,弯腰去扇那些飞糠,把它们扇到远处去。向门外走时,他对我说:“我在院子里使场,有些树,扬不出去。”他是在说那些飞糠,在为它们找理由,说明他一直在为它们难为情。“不过挺干,我晒了好几个过。”他说。
  我知道,若是不干,那些飞糠也飞不起来。
  在向外走时,他不时地停住脚,问我叫什么名字,并说:“去艾庄吧。”
  我不想为这点小事让他记着我,但他总是问,遂把姓告诉给他。我说:“我,姓靳。”
  “哦,我记住了,你叫心近。”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我忘不了,你要是工作不忙,就去艾庄,我在西头住。我有时去地里干活,可家里老有人,老伴在家呢。你一定要去!”
  我答应着。
  他走了,一步三回头地走了,直到快听不见了,他还说着:“记着,到艾庄来啊!”
  我食言了,没有到艾庄去。我想,我去干什么呢?就为帮了他那么一点忙么?到第二年,我就离开了文化馆,离开了县城。再想去看他,已经没了理由。
  事过多年,我已经把这老人忘了,忘得死死的了。是无意中翻一个笔记本时,发现上面竟然还记着这事。
  二十多年过去,艾九章老汉恐怕早就没了。但是,这件事还像当初那样令人感动。在他身上,我发现了人心的纯正和洁净。他的谷子里有飞糠,但他的心里没有。当然,艾九章老汉只是一个代表,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像是地上的星星草或者苦菜花那样普遍,可以说微不足道,但是,他们内心的纯正和高贵,绝非一些所谓的大人物所能比拟。正是因为这些人,人类才呈现出勃勃生机,人间才充溢着向上的力量。
  留古寺的古寺不在了,艾九章老人肯定也不在了,但人间的那种善良,那种真诚,那种纯净,那种朴厚,时时处处都会在,只要你留心,随处可见到它耀眼的光泽。


首届七夕书画展即将开展

艾九章——16版 <wbr>青园茶坊

    本报讯(实习记者 高鹏飞) 8月6日,石家庄市南三条天成美术大世界真艺斋将举办首届七夕书画展,届时将展出七对书画家夫妻提供的数十幅作品。牛郎织女传说,积淀渗透今天的和谐社会,此次展览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挽救、保护、传承这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增强中华民族及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