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知道的风飞扬——18版 青园茶坊

(2011-06-24 14:56:14)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我所知道的风飞扬
            寻北斋主
  吴枫的笔名叫风飞扬。
  名为“吴枫”的作品大多发表在十多年前,文学天空里“风飞扬”的作品很多,她有好几部长篇横扫文学网站,结集出版后又让喜欢平媒阅读的人士刮目相看。不认识吴枫的人以为她是多大的腕儿,认识风飞扬的人又慨叹她的文学腕力实在与她身相的细柔绵软有颇大落差。
  吴枫和我是地道的老乡。我见证了吴枫的文学创作历程,第一次发现她的作品时,就配发了作者简介刊发在我主持的《吴桥文艺报》头版头条上。后来才知道,那只是她上大学的作品,而她上班后的创作是隐忍而不愿示人的。现在想,那段时间正好磨砺了她的定力与平常心。
  “小我”的吴枫偶尔露峥嵘,“大我”的风飞扬厚积薄发。
  吴枫是个重情义的“长发男儿”,表面看她,典雅怡静,淡泊无争。那一年,她突然向单位递交了一份辞呈,到中山国石门一隅寻找已经托付终生的知心爱人。我把那个举动称为“放电”(放弃电力局的好工作)。直到现在,还有人惊异于她的毅然与决然,惊叹她对于物质生活的弃重若轻,对于爱情世界的痴心呵护。从那好几年,吴枫进入了生活的蜜月期,也开始了创作的喷发期。现在看,吴枫的那次放弃,放弃的是困顿真心的浮华表象。那次放弃亦是一次进军,从文化低洼地带进军到省城这块文化高地,让自己放眼高远,游牧心灵。
  和风飞扬,生活的交往并不是很多,但对她文字却投注了诸多目光。看她的文字,感觉有三个字可以蔽之:
  一曰“精”。风飞扬的阅读量很大,尤其是对经典的阅读,可谓用心着意,不然,那么多人文精华怎会化在字句章节间,显现出精到、精致与精美,让读者如品佳茗,入心沁肺,掩卷品味,仍齿颊留香。这里的精,还显示了一种精灵之气,不是精雕细琢的工艺行为,而是化通灵动的自觉艺术。她的文字有古文观止的书卷香,更有率心见性的诗情画意,能做到这一点,也只能用天赋高雅来说明了。
  二曰“静”。静是风飞扬给人的第一感觉。和人相处时,她总是微笑着倾听,偶尔笑笑,不知是笑话,还是笑人;偶尔搭句话,也是无辩无争,随缘入世,没有清高与自负。她的性情反映到文字上,也是一个“静”字,行文舒卷开合间,不着世相中常见的躁动,也不见才华横溢的我知我见,就那么小桥流水,就那么阡陌独行,就那么春风放胆来梳柳,就那么夜雨瞒人去润花。古言说定能通慧,静能通神,风飞扬用身心语言实证了此言不虚。借用一位朋友的寿康学说的中心就是“平心静气”,入静就是入境,真静下来,才能放下诸多的心事,才能进入自由的心灵天空。古人讲玄学而不玄,风飞扬事文学而能化,二者皆得修为修学三昧。
  三曰“敬”。心怀敬畏,是对每一个人为人处事的要求。没有敬畏心的人,总能表现出对人对物对事的随意轻慢,最终不光伤人,而且误已。在当下文学界,提笔顿生敬畏之心的有几人?而风飞扬是一个充满了敬意的人,对人敬,对文也敬。近期风飞扬的大作《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出版,我认真看了,得出的结论就是以上所言。那些历史的才男情女,那些往昔的风花雪月,在她的笔下不是灯红酒绿,不是乱花迷人,而是一种追思与悲悯,一种悲悯式的怀念,一种怀念式的情殇。也就说,风飞扬对古人、对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充满了敬意的。她冲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的评定围城,把所有的主人公当好人来写,即使有不敢恭敬的,她也把他们当成做错了事的好人来看,因此,她的这本书诉古而不泥古,体现了一种对前人俯瞰式的包容心态,显示出一种大气和暖意。这种大气和暖意的源头便是作者那颗对天地、对古今的敬畏心。

 

我所知道的风飞扬——18版 <wbr>青园茶坊
我所知道的风飞扬——18版 <wbr>青园茶坊
茶之别称雅号
       □ 张金牛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木并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这是陆羽《茶经》的描述,茶经过食用、药用、饮用发展到品味阶段后,其雅号别称日渐繁多,而每一雅号别称都是茶人对茶的一种精神寄托,其他任何植物饮品都难望其项背。以下列举一些古人对茶的别称雅号。
  甘侯——出自唐·孙樵的《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齐阁。此徒皆请雷而圻,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龙之品,慎勿用之。”
  涤烦子——出自唐·常伯熊《烹茶账中》。《唐中史补》上说:“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账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施肩吾有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夏君。”
  森伯——出自南朝后·汤悦的“森伯颂”。《清异录》上说:“汤悦有森伯颂,盖颂茶也。略谓:方饮而森然,严于齿牙,既久罡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谁能目之。”
  清友——出自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事物异名录”《文房四谱》曰:“叶喜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姚合品茗诗:“竹裹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余甘氏——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云华——茶生于山颠云雾处为佳,故称。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云腴——因茶生于山间云雾处,故称。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石岂霏霏云不知.”
  不夜侯——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水豹囊——本为一种豹皮制成的鼓风之具,此喻饮茶如其所吹之风,故称。
  仙芽——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玉爪——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鸟嘴——因茶叶状似鸟嘴,故称。唐·郑谷《峡中尝茶》:“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先春——早春时茶已吐出嫩芽,故称。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仁风暗结珠王非 ,先春抽出黄金芽。”
  阳芽——宋周必大《茶》:“还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阳芽。”
  瓯蚁——本指茶瓯上浮的茶沫,后以喻茶。
  瑞草魁——瑞草为香草,茶为瑞草之首,极言茶之佳美。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碧霞——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酪奴——南北朝时,北魏人不习惯饮茶,而好奶酪,戏称茶为酪奴,即酪浆的奴婢。《洛阳迦南记》:“彭城王勰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茶之别称雅号举不胜举,其中最盛名的当属叶嘉先生:苏轼虚构一人物,姓叶名嘉,以茶性为性格,写了一篇奇文《叶嘉传》:“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全文一千多字,字字珠玑。
  茶之雅号别称,人之精神寄托,茶道文化的载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