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让一分是赢家——9版 人生之旅

(2011-06-10 14:10:17)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多让一分是赢家——9版 <wbr>人生之旅

多让一分是赢家
  《孙子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只有先保证自己不被打败,才能等待机会去战胜敌人。在拳击训练初期,一位出色的教官往往并不急于教学员怎样去击倒对方,而是让他们先学会如何不被对手击倒。而不被击倒的办法就是——让。
  李嘉诚在谈完生意签合同前总是“若有所思”。有人问他:你的头脑如电脑,你在算什么?李嘉诚回答,我在算对方的利润。如果这笔生意他挣的比较少,我就要让利。
  做生意挣钱总是多多益善,李嘉诚如此为他人着想,不是吃亏了吗?其实,李嘉诚真是具有大智慧,最终他是不会吃亏的,他懂得“换位思考”,否则不会成为亚洲首富。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因为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更有利,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有些人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不会“换位思考”,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对方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是多赚了眼前,输掉了未来。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成名后,一次为竞标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卧车合约,他与商界对头布尔门的铁路公司掰上了手腕。双方为了投标成功,不断削价比拼,结果是两败俱伤。
  卡耐基于是坦诚地主动表示愿意尽释前嫌,合作奋进。布尔门狡黠地问:“合作的新公司叫什么名字?”哦,布尔门在为“谁当老大”而处心积虑!卡耐基没有犹豫,脱口而出:“当然叫布尔门卧车公司啦!”后面合作可以想象,非常愉快,互利双赢,都赚了个钵满盆满。
  卡耐基不愧是位优秀的企业家,为了大的目标和利益,他自己退一步、让三分,让别人先得一点名利,然后实现双赢。
  有一些人与周围的人关系处不好,就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事实上,“利”未必就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会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谓是得不偿失。
  谈判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全身而退;搏击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伺机反攻;生意上多让一分,可以让你财源广进;人际中多让一分,可以让你左右逢源……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让,是一种哲学;让,更是一种智慧。在最关键的时候,哪怕是只多让一分就会让你成为真正的赢家。
                                              章睿齐

 

人生的利润
  张老板经营五金店生意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他的生意一直都很好,但他对会计却一窍不通。他总是把支票放在一个大信封内,把现金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然后把到期的账单都放到票夹上。
  有一天,张老板在外地做会计的小女儿回来了,希望给父亲设计一个现代化的会计系统。
  谁知道张老板连说:“不必了,不必了,我心里有数着呢。我爸爸,也就是你的爷爷是农民。他去世时,我只有一条工装裤和一双鞋。而到今天,我已经有一个妻子,三个孩子,你哥哥做医生,你姐姐做律师,而你是个会计师。我和你妈妈住在很好的房子里,有两部汽车,不欠别人一分钱……”
  女儿听着有些不解,张老板也看出了女儿的疑惑,于是接着说:“我的会计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我拥有的一切都加起来,再减去那条工装裤和一双鞋,剩下的都是利润!”
                                             付豹

 


救命的一件小事
  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市的一个小角落里,阿美利达大叔独自经营着一间小小的杂货店。
  一天,一个叫罗伊的小伙子来到杂货店,买了一瓶调味品。罗伊是不久前从外地来到太子港打工的,经常光顾这家货店。
  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罗伊当时要的是那个品牌中最贵的,而他拿给罗伊的是最便宜的那种。想到这儿,阿美利达大叔非常不安。尽管店里离不开人,而且罗伊很可能早就把调味品打开使用了,但他还是决定为罗伊换一瓶。
  阿美利达大叔走了20多分钟来到罗伊的住处。这里有许多租住屋,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他不知罗伊住哪间房子,便扯开嗓子喊起了罗伊的名字。
  那一刻,包括罗伊在内的很多人都被惊动,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披衣出门。恰恰就在这时,房屋连同大地一起剧烈地震动起来——地震了。事后所有人才知道,在阿美利达大叔叫喊之后,导致了11万人死亡的里氏7级强烈地震在太子港发生了。
  就这样,不愿让顾客吃一点亏的阿美利达大叔,戏剧般地挽救了十几个人的生命,其中包括他本人。  
                                              海风

 

 人际交往中的若干心理效应⑤增减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总是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然而,人是复杂的,其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对方对我们的态度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转变时,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为此,心理学家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有这么个实验——
  将80名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被试都有七次机会听到某一同学(心理学家预先安排的)谈有关对他们的评价。其方式是:第一组为贬抑组,即七次评价只说被试缺点不说优点;第二组为褒扬组,即七次评价只说被试优点不说缺点;第三组为先贬后褒组,即前四次说缺点,后三次说优点;第四组为先褒后贬组,即前四次说优点,后三次说缺点。当这四组被试都听完该同学对自己组的评价后,心理学家要求被试们各自说出对该同学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最喜欢该同学的竟是先贬后褒组而不是褒扬组。
  这就是“增减效应”,即我们最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我们喜欢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我们的喜欢逐渐增加的人,比一贯喜欢我们的人更令我们喜欢。当然,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机械地照搬“增减效应”。倘若不根据具体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都采取先贬后褒的方法,往往会弄巧成拙。尽管如此,这种“增减效应”仍然有其合理的心理依据: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朋友,在人际交往中不妨运用“增减效应”,这或许会使你成为受欢迎的人:当你评价人时可以先说对方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当你新到一个单位时,可以先给人平平凡凡的印象,然后再逐步施展自己的才华;当你是销售员时,称货给顾客切莫先抓一大堆放在秤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而要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完) 
                                                 章立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