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孩子以天真——1版 本报评论

(2011-05-26 21:37: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本报评论

还孩子以天真

      本报评论员
  民国时期的学生作文,看看吧,何其简洁纯朴,何其天真烂漫!
  天真本应是孩子的天性。可是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天真少了,“成熟”多了?现在的家长为什么当得越来越累了,越来越“不知所措”了?我们的确应该深思。
  “教子当为其计深远。”这是《触龙言说太后》中左师触龙劝说赵太后的一句名言,意为教育子女应多为其长远考虑。至今许多家长仍奉为圭臬。这本没什么错,但是如若“计”得过深过远,严重脱离实际,倒不如“另计”的好。也就是说,与其“深”而不测,“远”而难及,不如先从“短浅”入手。
  孩子刚会哼两句儿歌或画一幅儿童画,父母就期望他将来能成为歌唱家或大画家,并不惜资本,又是请家教,又是上培训班……
  孩子上奥班取了个名次,父母就认为他聪明得不得了,将目标瞄向北大、清华,并不惜牺牲孩子的“自由”,一味地加压加码,弄得孩子疲惫不堪……
  可怜天下父母心。讲透了一个个的道理,用尽了一个个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成才,成大才,成奇才,成帅才……反正“计”来“计”去,你必须给我功成名就。为此,他们早已为孩子的发展铺好了路,似乎只要顺着这条路走就是一片坦途。孩子认可不认可,吃得消吃不消,又其奈我何!
  记得当初我们上学时,父母哪管得这么宽?(民国时期大概更是如此吧?)顶多是看看考试卷子,嘱咐两句要认真学习。我们不都过来了吗?我们不是也都混得不错吗?真不知道现在的父母为啥当得这样累!
  可怜的、用心良苦的为人父母者,还是现实一点吧。您的孩子也许很聪明,但不一定能成为您期望的那种才,因为严格意义上的成才者只是少数。何况大多数孩子的天赋都是很普通的呢!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现在。他的学习态度如何,道德品质如何,自理能力如何,为人处事如何,身体素质如何……比之于“长远”,这些看起来好像很“短浅”,但这是最实在的,也是孩子最需要的。只有在此基础上再量力而行地,并遵从孩子意愿地适当为其“计深远”,才是正确的态度。
  孩子就应该是孩子,孩子自有孩子的世界。快还其自由,还其天真,还其童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