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看世人梦未醒——9版 人生之旅 第542期

(2011-05-26 20:40:12)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长看世人梦未醒——9版 <wbr>人生之旅 <wbr>第542期

长看世人梦未醒
  有一只老鼠自小便表现出了它的与众不同,它看见父母和兄弟姐妹先后死于非命后,便悄悄地离开了原来的洞穴,只身来到了另一处宅子。宅主是个书生,每日里摇头晃脑地读书,万事不关心,所以老鼠觉得这里十分安全,便打了个洞定居下来。
  这里果然不错,宅主忙着读书,所以不会有猫、鼠夹、毒食,它可以自由而安全地出入。有时它甚至敢走到书生的桌下,饶有兴致地听书生读书。虽然偶尔也会有突发的危险,可它自有应对的办法。比如突然有外来之猫,它就可以从容避开。因为它从“亲鼠”血的经验中得出了教训,“亲鼠”常常在猫一出现时方寸大乱,仓惶逃窜,最终命丧猫口。而这只老鼠却有着过“鼠”之处,所以一直平安地活着。
  几年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书生一去不回,宅子里住进了一个大户人家,从此清静的日子便远去了。所幸此户人家并不养猫,也没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只有它一只鼠,又不轻易出来。闲坐洞中,每日里都有好戏上演,它可以看到婆媳的不和、姑嫂的争吵、兄弟的打斗,直看得它心惊肉跳,颇有隔岸观火的闲适与无忧。
  突然有一天,屋里来了好多人,听说是守灵的,原来是这家的“大公子”死了,才30多岁,说是打拼太累了,竞争太残酷了,被肝癌夺命了。“你瞧这人累的!看来这‘人生’和‘鼠生’就是不同啊!”它又有感触了。
  又许多年过去了,房中又换了一茬人,这家人真有人缘,总有人往家里送金银财宝、名烟名酒,它还纳闷呢,改仓库了?后来也不知咋的,来了一辆警车,从此再也没见过那个男主人,女主人整天哭哭啼啼……
  看惯了人们的生死悲欢,它忽然觉得自己的清闲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无论什么人住在这所宅子里,它都悠然自得。那是在深夜,它忽然觉得,这宅子里的一切都像一场梦在上演,而它却是唯一清醒的旁观者。梦里的纷争终会清醒飘散,而醒悟时往往是人们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
  又一个午夜,老鼠从洞里出来,人们依然沉睡。它忽然就想起许多年前那个书生曾念过的一首咏鼠诗,也只依稀记得其中一句:“长看世人梦未醒!” 
                                                                                                                                                                                           包利民


负重的哲理
  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艘货轮在大海上遭遇到了巨大的风暴。在这紧急关头,船长果断地命令道:“打开所有的货舱,以最快的速度往里灌水。”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虽然暴风巨浪依然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平衡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有了负重,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时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
  最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健稳脚步,从风雨中坚定地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像一个没有盛水的空水桶,往往一场风雨便把他们彻底地打翻了。”
  给我们的人生加满“负重的水”吧,这样才不会被生活的风暴打翻。

诚凡

 

人际交往中的若干心理效应③社会背景效应
  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圣像和佛像,其背景都画有光环,主要目的是要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庄严感。这可以称之为“后光力量”或“背景力量”。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所表现:例如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自然而然地结合这个人的社会背景(所在的单位、亲属与朋友情况、经济状况等等)进行评价。心理学家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之为“社会背景效应”。如果你有理想的社会背景,人们即使和你初次交往也会比较相信你,从而使交往能顺利进行;如果你有不太理想的社会背景,人们在与你交往时就会有所戒备或顾忌,从而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
  有些诈骗犯就常常利用“社会背景效应”来达到诈骗的目的,例如他们伪造自己是高官子弟,与某知名人士关系密切,在某重要部门工作等等,以此进行诈骗。对于这类诈骗犯,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出更有效的阻止办法,只能提醒人们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当然,我们如果愿意做点好事帮助别人,又具有真实正当的社会背景,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社会心理效应。
                                                                                 章立早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
因为弯路是一种常态!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
  “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同学们回答说。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以水满为患了;还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同学们,你们说的这些都对。”老师说,“但在我看来,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你遇到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就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把走弯路看成是一种常态,怀着平常心去看待前进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这就是我在一堂地理课上收获的人生启示。
                                                                    黄小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