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539期  15版——百姓故事  母爱究竟有多深?一声妈妈十年泪!

(2011-05-05 22:34:46)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文欣赏

母爱究竟有多深?一声妈妈十年泪!
             文/图 本报记者 郑小平

第539期 <wbr> <wbr>15版——百姓故事 <wbr> <wbr>母爱究竟有多深?一声妈妈十年泪!

  4月19日下午6点,小伍来到保定市中军胡同恩贝幼儿园接女儿伍辰回家。打开幼儿园的门,迎接她的是女儿热切的拥抱与亲切呼唤:“妈妈——妈妈我爱您!”声音有些尖涩含混,小伍笑容灿烂地一手揽过女儿,一手抚摸着女儿的头,母女俩尽情享受这短暂的别后之欢……
  这是一对单亲母女,女儿11岁,是个聋儿,去年刚刚安装了人工耳蜗,正在这所幼儿园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倔强离婚,当家做主为女儿
  今年31岁的小伍是河北省蠡县百尺镇百尺村人。小伍初中毕业后就在村里的皮革厂打工,19岁那年,她结了婚,第二年6月15日生下女儿伍辰。然而,女儿8个月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耳聋,如果不置入人工耳蜗,她将在无声的世界里终老一生。
  当时,一个最便宜的人工耳蜗需要近20万元。孩子的爸爸面色愁苦一言不发,而小伍却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她急切地询问有关人工耳蜗的各种问题。
  走出医院大门,小伍看着怀里可爱的女儿,心里一阵阵酸楚,她泪眼模糊,看不清前面的路。人工耳蜗,一定要挣钱给孩子安装人工耳蜗!
  小伍和伍辰爸爸没有积蓄,而双方老人也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哪有钱给孩子做手术?她与伍辰爸爸商量,打工攒钱。一年不成两年,两年不成三年……拼命也要让孩子能叫“爸爸妈妈”!可是,孩子爸爸坚决反对:“没钱!不做。”婆家人意见也十分明确:一个女孩儿,长大嫁人,花那么多钱做耳蜗,不值!
  因为孩子,再加上生活琐事,夫妻的矛盾越积越深,直到有一天,倔强的小伍提出离婚:“我自己挣钱给孩子做手术,不拖累你和家庭!”婆婆说,离开这个家,孩子的一切我们都不会管!小伍没有回头。那是2003年金秋10月,一个收获的季节,而小伍收获的却是一张绿色的离婚证还有双耳失聪的女儿。
  其实,小伍的妈妈反对女儿离婚要孩子。小伍说:“妈,我离婚为的就是孩子,就是能自己做主给孩子安耳蜗,让她听到声音,学到知识,改变命运……”

第539期 <wbr> <wbr>15版——百姓故事 <wbr> <wbr>母爱究竟有多深?一声妈妈十年泪!
  妈妈心疼女儿,毫无怨言地带起了外孙女。
  蠡县的皮革制造业发达,几乎各个村镇都有自己的皮革厂。离婚后,小伍继续在村办厂打工。她负责皮革蒸制这一流程,也就是把上色的皮革经高温抻大抻长,何时来货何时上班,没有固定时间。常常深夜被通知上班,一干就是好几天,连家都顾不上回。这个活又脏又累,干完活,头上脸上手上被染成各种颜色;皮子加上火碱等化学成分经高温蒸制,发出刺鼻的气味,常常熏得人头昏眼花恶心呕吐。但是,一小时两块钱的收入和家中等待手术的女儿,成了小伍干下去的动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儿也渐渐长大了。小伍知道,做人工耳蜗最佳期限是1岁至5岁,年龄越小越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康复。时间越来越紧迫,小伍心急如焚,特别是每当女儿因耳聋而发出声嘶力竭的沙哑喊叫时,揪心的疼痛直刺小伍的心窝。可每月三四百元的收入,何时才能攒够手术费用呢?
艰难打工,人间冷暖都尝遍
  这些年,小伍无论看电视听广播或翻报纸,关注最多的就是医治耳聋技术的新进展。但是,在偏僻的农村,各种消息十分闭塞。2005年深秋的一天,她偶然看了一则报道,说北京某医院免费为一个患儿安装了耳蜗……第二天,她只身到了北京,可结果令她大失所望。
  这是小伍第二次来这家医院,走出医院,她心中十分茫然,秋风萧瑟,树叶飘零,小伍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晚上,她在医院附近的小旅馆住下,跟值班的阿姨说想在北京打工,这位阿姨告诉她,隔壁小餐馆正招服务员。第二天,小伍就在这家餐馆上班了,包吃包住每月750元。
  尽管迎来送往洗洗涮涮脏活累活一大堆,但远离亲人和思念女儿的巨大痛苦仍使她彻夜难眠,她常常一个人偷偷哭泣。
  一天她正在掉泪时,被老板发现了。老板听了她的身世,介绍他到自己侄女的招待所上班,工资能拿到900多块。老板说,这样你好有个伴儿。小伍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多。两年间,小伍一直做保洁员,工作又脏又累,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由于长期接触洗涤液,双手经常红肿、疼痛、溃烂。
  可小伍什么都不在乎,只要能挣钱就是一份好工作。为了多挣钱,她还给别人家当钟点工。
  2008年春天,听说聋儿可以申请红十字基金做人工耳蜗,小伍就请假跑回家乡开证明,投资料,等回音,但跑来跑去,因为孩子年龄超标,希望又一次破灭了,并且由于误工时间太长,她还失去了招待所的工作。
  没有工作,就没了住处,更没了挣钱的道。几经周折,小伍来到一家江苏人开的饭店当上了服务员,由于她扎实肯干,业务熟练,没过多久就做了领班,工资也涨到1300多元。可是,这份工作只干了一年多,就因饭店倒闭而失业了。原先的同事介绍她到王府井附近一家连锁酒店工作。但是这家酒店工资较低,小伍边干边寻找其他就业信息。听说家政服务员工资高,小伍决定去当保姆。五个月后,小伍来到一户人家当了保姆。
  小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劳能干的品格,很快给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资也从最初的1000多元涨到3000元。在此期间,得知小伍急于筹资为女儿做耳蜗,好心的雇主给予了热情帮助。多年的打工经历,苦乐自知,她受到过屈辱,也受到过好心的关爱。但小伍说,好人多,如果没有他们,也许自己挺不到今天。
手术成功,苦难母女笑开颜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在蠡县聋哑学校读了四年的伍辰10岁了,再也不能耽误了!2010年春天,小伍决定为女儿做手术。她拿着自己辛苦积攒的、父母亲朋凑的十几万元来到北京。
  手术前夕,当女儿看到妈妈把厚厚的钱交给医院时,使劲拽着妈妈的衣角往后拖。她写道“这么多钱,我不要做了。”小伍写:“做完手术,你就可以叫妈妈了,就不用哑语了。”
  2010年5月12日,是个令小伍和女儿终生难忘的日子,女儿终于走进了手术室。两个小时的等待,小伍的心里五味杂陈,当女儿从手术室被护士推出来时,她再也抑制不住地浑身颤抖,进而泪水长流。
  护士把伍辰推进病房,小伍想抱女儿到床上,伍辰示意妈妈自己能走,她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床前,再轻轻爬上去躺下……麻药一过,非常疼痛,别的孩子总是哭闹不休,把父母支使得团团转,可伍辰不哭不闹,小手攥妈妈的手,咬牙轻轻地“哼”几声。护士和小伍伸出大姆指示意:“伍辰,你是最棒的!”伍辰抱着妈妈的腰开心地笑了。
叫声“妈妈我爱你——”
  手术成功了,而更艰巨的康复训练还在后头。因为,一个没有声音刺激、发音训练以及语言学习的聋哑儿,想要开口说话是绝不可能的。
  女儿术前术后,小伍阅读过大量的聋儿康复知识,她想选一家较好的学校。在去年那个酷热的夏天,小伍牵着女儿穿梭在北京、秦皇岛等地的大街小巷,寻找一家又一家适合的学校。人流中,母女俩汗流满面的身影总是那么匆忙。
  去年8月末,小伍慕名找到保定市恩贝幼儿园园长杜虹影。
  杜老师从事聋儿康复训练多年,非常热心。然而,当杜老师第一次见到伍辰时,还是感到意外。因为伍辰10岁了,语言发育的最佳年龄已过,短期内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看着母女俩期待的眼神,尤其同情小伍十年来不屈不挠为女儿治病的坎坷经历,杜老师决定收下伍辰。
  小伍终于松了一口气,然而伍辰却闷闷不乐。9月6日入园的第一天下午,当小伍接回女儿时,她却哭闹不停。她写道:“这里不好,没有大朋友……”
  是啊,这里的孩子大多数6岁以下,伍辰高出他们一头,新环境,新面孔,她感到孤独。
  妈妈写:“你长大了,要做一个正常人,就必须在这里学习。你想不想做正常人?”伍辰写:“想。”小伍耐心地劝导安慰着女儿。不久,伍辰的情绪稳定了,终于有一天,她第一次开口叫了声:“妈妈——”,一声久违的“妈妈”,让小伍激动得泪如雨下,整整十年,小伍终于盼来了这句最温暖心灵的话语。
  十年艰辛,多少痛苦与磨难,多少不屈与坚持,多少希望与等待,都在这一刻化成了激动的泪水和开心的欢笑……
两难选择,单亲妈妈遇难题
  伍辰进步很快,在幼儿园,她帮老师整理房间、叠被子,帮弟弟妹妹洗手洗脸、上厕所,非常乐于助人。
  但是,由于伍辰过了最佳语言发育期,需要大量的声音和语言刺激,康复期比其他孩子长。在这期间,必须有母亲陪同。
  然而,对于小伍来说,要陪女儿康复,就不能再去打工,而若坚持打工,就没时间陪女儿,可是不打工,娘俩的生活来源就成了问题。
  母女俩在保定没钱租房,与亲戚一家挤在一起住。为给女儿装耳蜗,小伍已借了不少外债,女儿的康复费用还需要钱,因此小伍急于找工作养家。
  一次,小伍好不容易找了一家磨豆浆的工作。那天女儿放假,小伍千叮咛万嘱咐,但孩子因为好奇,穿着睡衣裤出了屋门,由于没带钥匙,伍辰在寒冬腊月里冻得直发抖,邻居一看是聋哑人赶紧找来110民警……
  小伍说,没想到孩子手术后还这么难!小伍这些天一直发烧。因为怕花钱,不敢去医院看病。小伍说,女儿非常懂事,从来不要好吃的好玩的,如果她想要什么东西,一看我脸上现出为难的表情,就坚持不再要。
  小伍在日记中写道:“哎,又失眠了,在这安静的夜里,我想起自己十岁时父母离异,我成了孤儿,二十岁时结婚,以为这是我人生幸福的开始,当宝宝出生以后才知道是噩梦的开始,三十岁时我给女儿做了人工耳蜗,希望女儿像正常人一样开开心心地生活,我知道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四月的保定阳光明媚,春意盎然,4月20日,把女儿送到幼儿园以后,小伍又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转来转去,她关注着每一则招工广告:餐馆、服装店、洗衣店、保洁公司,她不嫌工种是脏是累,只要能有一份工作,工作之余还不误接送女儿,就足够了。然而,她已经在这个春天里,从春寒料峭的二月,一直转到桃红柳绿的阳春,如今,杨絮纷飞的温暖四月已经过去了,她仍然还在寻找……
采访手记:
  采访完小伍,记者心头沉重。4月22日,记者与河北省妇联儿童部张部长联系,希望能给伍辰帮助。热心的张部长打电话给保定市妇联儿童部许部长,然后又向记者通报情况。许部长在详细听了记者的汇报后,提出解决办法:一是将伍辰列入“春蕾计划”援助对象,等待政策扶持;二是通过招募爱心企业,解决伍辰的学习和生活。但同时也表示,这需要时间。4月22日,当记者打电话给小伍时,得知她在蠡县住院,伍辰由杜老师日夜照看。因为老家有新农合,小伍可报销一部分医疗费。
  采访小伍这样的弱势群体,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他们自强自立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们需要一个综合、完善、健全、有法律保护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使小伍母女们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
  愿春天的阳光照亮社会每一个角落,愿小伍母女永远保留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