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
(2011-12-29 20:04:08)
标签:
教育 |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保姆
B.规矩
C.恭喜
D.淡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憎恶(wù)惶(huáng)急
B.咒(zhòu)骂
C.疏(shū)懒
D.模(mó)样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____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__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②____过一宵,__可以随意使用。
③__除却革命党,____那时还没有。
④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__不做门房,__不是小孩子,也生 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炙疮疤。
A.只要……便
B.虽然……但
C.既……又
D.但……因为
4.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模拟细碎的说话声,形容絮絮叨叨的说话声。),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B.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迫切地羡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C.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没有名字的好处。),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D.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于测量,形容深奥,难于理解。)
5.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和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始终给“我”以深切关怀的农妇——阿长的形象。
B.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
C.本文在写作手法上主要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
D.“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 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一句属于人物的动作描写。
6.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学校里,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B.在作文中,如果只是生吞活剥别人的语句,是不会进步的。
C.在回家的路上,她心安理得,心中生出许多感慨。
D.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搜索枯肠,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写好。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寂寞的日子里,忽然我想起乡下的纸牌来。
B.那久听不厌的民歌,一次次地把高原隆重地歌唱。
C.刚刚送走了一步三回头的虎年,又迎来了蹦蹦跳跳的兔年。
D.正月十五那天是人们闹元宵节最热闹的一天。
二、阅读与鉴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当阿长为“我”买回《山海经》时,为什么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0.“我”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1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参考答案:
一、1.C.“臂博”的“博”应该为“膊”。
2.D.模(mó)样
3.B.
4.C.莫名其妙:指事情很奇怪,别人不明白。
5.D.
6.C.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正确的因该是:思绪万千:心里想得头绪很多。
7.A.“忽然”是修饰“想起”的,不是修饰“我”的,可将这两个词语的位置对调。
8.阿长给“我”买回了《山海经》及“我”的感慨。
9.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看到阿长拿着的《山海经》比喻成“霹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意外得到《山海经》时极度惊喜的心情,因为“我”根本没想到阿长会做到这件事,表现出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10.为“我”买来《山海经》。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1.这是一句关于阿长语言的描写,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哥儿”的称呼,既有地方特色,又口语化,体现出阿长对“我”的亲热,“‘三哼经”的说法更是形象地表现出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生动传神地表现出阿长淳朴热情、富有爱心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