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q.xinhuanet.com/women/2011-10/21/xin_48312082810452342507378.jpg
(图片来自网络)
据中新网北京 5月13日电:中国人每天的参考食谱是: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根据家庭结构特点,不同家庭的食谱可以有所调整。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13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时推荐了上述中国人的营养食谱。
他说,中国人均每天营养标准的参考值是:营养供应3300大卡,其中,植物营养2300大卡、动物营养1000大卡,动物营养占30%;蛋白质100克、脂肪150克;粮食300克、蔬菜300克、水果250克、植物油50克;肉食200克、奶类500克、鱼类100克、蛋类50克。根据年龄和性别差异,不同人的营养标准可有所调整。
在最新出炉的“农业现代化研究”主题报告中,何传启对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重点提出“研制《中国人营养指南》,引导国民合理消费”等15项建议。他认为,根据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人均营养供应与国民生活质量(人均预期寿命)之间是非线性关系:人均营养供应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出现“营养过剩”,人均预期寿命不升反降。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制定和传播《中国人营养指南》,可每5年修订一次。
对此指南,引起了营养专业人士的集体炮轰。
中国营养学会以及海内外的营养专业人士纷纷在媒体和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驳斥这份不靠谱、错误百出、误人健康的所谓“营养食谱”。
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我国居民每天平均能量摄入为2250千卡,蛋白质66克,脂肪76克,脂肪供能比达到了29.6%。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建议:我国18岁以上居民能量推荐摄入量为2100~2400 千卡,蛋白质为65~75克,脂肪占能量的20~30%。以上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居民的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建议标准。
中国营养学会强调,目前,中国人脂肪供能比已接近平衡膳食合理的30%上限水平。同时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到了23%和7.1%,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2010年慢性病监测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9.7%;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0.6%,肥胖率12.0%,比2002年分别增加了34%和69%,能量过剩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再次提示我国居民慢性病已进入高发时期。这份“参考食谱”只会让国民健康情况变得更糟。
中国营养学会还提出质疑:“何传启研究员并不是中科院营养研究所的专家,既没有认真学习营养学专业知识,也不了解中国居民的实际营养状况,他的很多言论缺乏科学依据,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中国营养学会曾受卫生部委托,组织专家组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该《指南》2008年1月以卫生部1号令的形式发布,其中推荐的健康食谱与何氏食谱相差较大。
居民超重和肥胖的增加是一个长期能量积累的过程。控制超重的措施是从控制能量摄入,以及提高身体活动即提高能量消耗两个方面以求达到能量的平衡,而且这个控制超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研究表明:每天多摄入38.5kcal的能量,大概相当于米饭40g、水饺25g、烹调油4-5g,仅仅增加摄入这不多的能量,累计起来,一年大约可以增加体重1kg,10年、20年下来,一个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健康人就可以变成肥胖患者。上述《中国人营养指南》中,提倡每天能量供应3300kcal,蛋白质100克、脂肪150克;能量比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推荐量高出1000kcal,脂肪高出一倍以上,照着这个食谱进食,一个健康的人一年下来可能就会变成超重或肥胖者,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症、心脑血管疾病的井喷。
建议:坚持每天减少2%~3%(40-50kcal)的能量摄入或者每天增加步行约10分钟,就可以达到控制90%的居民体重增长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