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五通桥颇具苏州园林韵味的“太和全"

标签:
转载 |
分类: 历史 |
“贺宗第”亦称“太和全”,是一座名冠川南的大宅院,位于五通桥盐码头,建于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
http://s4/middle/49178975xadcfe6a50713&690
“贺宗第”主人贺宗田,初为书生,中秀才。后经商,从经营一口盐井起家。数年之后,发展到上百口煎锅,日进斗金,成为桥滩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盐商。有钱之后,萌生入仕之意,遂花银若干,捐了个四品“候补道台”。在成都久等不得实授后即到苏州“旅游”。遍游苏州大小园林回五通桥,请来江南名师名匠,历时经年,建成了颇具苏州园林韵味的“太和全"。
http://s7/middle/49178975xadcf7ef8b9e6&690
太和全除开花园、池塘、假山等配套设施外,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米,有大小天井24个,厅堂楼榭、阁亭廊池无所不包。
http://s4/middle/49178975xadcf84ee9313&690
太和全除开花园、池塘、假山等配套设施外,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米,有大小天井24个,厅堂楼榭、阁亭廊池无所不包。
大门外涌澌江边建有贺家办公楼“饮河楼”,楼侧有贺家专用码头“太和全码头”,设有渡口、渡船等设施。码头下凿一渠,引注河水于宅内后花园荷花池中。
http://s15/middle/49178975xadcf8b317b4e&690
大门地处竹根滩现“江声楼”对面。门楣上悬横匾,书有“四明世第”四个镏金大字。门前左右各一石狮,另有差役持棒职守,门庭森严,俨然乎四品大员宅第,现在已看不见原来的面貌了。
http://s15/middle/49178975xadcf9c3cc91e&690
现在的“太和全”大门。
http://s3/middle/49178975x77c7f5134742&690
http://s12/middle/49178975x77c7f7757a8b&690
http://s4/middle/49178975xadcfacf2bff3&690
整个宅第的布局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进大门后长长的甬道和两侧客房及仆役住房等。后半部分为贺家生活区域,其左有“沁亭”、“梦亭”、“菱亭”,均建于荷花池之上,属后花园。
http://s5/middle/49178975xadcfb08b5d94&690
园中还配有月桥、假山、船房(池中可荡舟)。池边遍种桃柳,曲径架藤,簇拥着读书楼“宜多馆”。后半部分的右面则为生活起居处所,当然其中不乏奇花异卉、名瓷名玉等陈设,可谓极尽奢华。
http://s6/middle/49178975xadcfb3d3ee85&690
http://s3/middle/49178975xadcfb6627772&690
贺宗第布局严谨,结构精妙,穷尽园林之胜,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有人称其为桥滩的“大观园”确不为过
1985年,乐山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
http://s2/middle/49178975xadcf7b65ccb1&690
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眼下的贺宗第,过去所有的辉煌仅存一面封火墙、一座较为完整的楼堂、几段残墙、一个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用以唱戏的“不系舟”。偌大的园林尽皆化为乌有。但仅从现存遗迹来看,封火墙气势宏伟,巍然矗立。
http://s15/middle/49178975xadcfd97e3d8e&690
仅存的半个天井的楼堂系全木制结构,做工精巧,仍可窥清代私家园林建筑精彩之一斑。不过年代已久,恐少修缮,由楼梯上去,脚下吱吱作响,楼板晃悠不已,显系危楼,早废弃不用。
http://s13/middle/49178975xadcfe2721c1c&690
一个显赫家族的精典园林,不到两个世纪,仅存颓墙危楼供人凭吊,其奈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