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2》多些情怀又何妨?

(2014-04-26 11:53:01)
标签:

杂谈

文/李记 《华西都市报》

《舌尖2》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相比《舌尖1》,它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观众对于其中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褒贬不一。不可否认,正如一些观众所说,“《舌尖2》节奏过快,有些美食的镜头太短,让人看得不过瘾。”和《舌尖1》相比,从已播出《舌尖2》看,故事性、人情味的增加,美食、美味镜头的减少,确实让期待中国美食视觉“饕餮盛宴”的观众,在强烈的心理期待下有些失望情绪。我们来看美食,你却给我们讲故事、论情怀,这不相当于去饭店吃饭,点了一只烤鸭,端上来的却是一盘西兰花吗?

但客观而言,尽管和观众的期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货不对板”的问题,但烤鸭依然是烤鸭,不是西兰花——只是烤鸭变了一些做法而已。早在开播前,总导演陈晓卿就强调,《舌尖2》和上一季的最大区别就是更突出食物背后人物的故事。当初《舌尖1》的大红大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关注之下,《舌尖2》求新求突破,力图在讲美食的同时,突出关注乡土人情、人文关怀、时代变迁等深层面的东西,这不是更值得肯定,更应该赞赏吗?

正如陈晓卿所说,“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如果要想单纯获得视觉“饕餮盛宴”,从网上搜索这些美食节目看,同样能够解馋。但解馋之后呢?正像一部好电影,要有流畅的故事、精致的画面等基本要素,好的纪录片,也绝不应该仅仅是华美画面的堆砌,画面、故事背后的情感表达与人文关怀,才真正决定着纪录片的内涵与品质。

当然,让打着美食记录、美食展示旗号的纪录片,去承载过多的负重,显然也有“跑偏”之嫌。

从一定程度上说,增加《舌尖》情感、情怀等厚重层面的东西,恰恰说明,不管是美食纪录片的拍摄,还是其他关注“变迁中的中国”人与事文艺作品的拍摄,仍存在着这样那样言之不尽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期待《舌尖》系列能够在情怀与美食之间达到精妙的平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