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8-10-16 16:29:19)
标签:
教育体会教案 |
分类: 教案分享 |
《梅花魂》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刘一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掌握“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2.培养朗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对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
1.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法,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谈话导入:
1、
2、复习旧知、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题目“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梅花的精神)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读诗落泪、珍爱梅图、有国难归、赠墨梅图、送梅手绢)
3、引入课题: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的老华侨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五件事继续学习第六课《梅花魂》。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由梅花想起外祖父)
1、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作者看到故乡那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开了,让作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诗落泪)
1、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诗落泪),外祖父教我读的什么诗?你知道完整的古诗怎么背吗?
2、出示:体现思乡之情的三首古诗(大屏幕)
3、归纳: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心弦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5、带着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珍爱梅图)
1、过渡句:同学们,从“读诗落泪”这件事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呢?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
4、出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大屏幕)
5、指名读重点语句。
6、齐读这段话。
五、学习第四——十一自然段(有国难归)
1、过渡句: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齐读这部分。
2、指名答。
六、学习第十二——十三自然段(赠墨梅图)
1、过渡句:同学们,外祖父思念家乡,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外孙女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十二、十三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探究性问题。
2、小组派代表解决问题。
3、男、女生比赛读。
4、出示:体现梅花象征精神的段落。(大屏幕)齐读。
5、视频: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大屏幕)配解说词。
6、归纳: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的品格,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外公心中,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
七、学习第十四——十五自然段(送梅手绢)
1、请同学齐读十四、十五自然段,思考:临别时外祖父送给了“我”什么?象征着什么?
2、指名答。
八、学习第十六自然段(由梅花图和梅手绢想起外祖父)
1、请同学齐读十六自然段,思考: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2、指名答。(前后呼应、首尾连贯)
九、归纳总结,畅谈感受
1、本文通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外祖父的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十、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了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刚强不屈的品格,你知道有关梅花的诗句吗?
2、在积累本上摘抄有关梅花的诗句。
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活动总结:《梅花魂》一文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