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二小印象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体会 |
沧州二小印象
刘伟娜
5月13日—15日,我与淑贤老师到沧州实验二小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书法培训学习。市书法名家近距离的书写指导,重燃我们书法艺术学习之梦。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主讲老师和参加学习的学员们都很敬业勤奋。一天八小时的听讲和写练,都觉得过得很快。因为住的地方和学习的地方不是很近,所以两天中午我俩选择了留在学校,并且利用午休时间参观了二小的教学楼和教室。现将书法学习之外对沧州二小的了解分享如下:
一、关于沧州实验二小
二小前身是铁路二小,虽然与其他实验小学比较,校区较为偏僻,办学条件一般,但却有很强的文化气息,是目前沧州最有特色、最热点的小学。
学校特点用校长陈连才的话说,就是“一动一静”。动以少年警校为载体,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静则以开展书法为首的校本课程养情养德。
管理上从习惯开始,从细节着手,强化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上则对家长、社会开放,做好家、校、社会的沟通与合作。(我俩参观教学楼看到有的班级展示牌上除了老师和学生展示,还有家长的文章和寄语)
学校除了常规课程外,还开设了书法、国学、经典诵读、国际象棋、围棋等校本课程,让孩子们知书、达理、明礼,提升儒雅之气。关注全面发展,又能学有所长。
第二次来实验二小。特意对陈连才校长做了进一步了解。(1960年出生,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西部教育顾问,河北省首批骨干校长;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三育人标兵;沧州市十佳科教功臣、沧州市科研型校长。自1996年8月至今,担任了四个学校的校长,他到了哪所学校,哪个学校不管原来是什么样子,几年就很快发展起来,1996年8月—1998年8月,接任新兴小学校长,仅用2年时间,就扭转了这所薄弱校的状况。原先在附近住的学生都在别的学校上学,他来到新兴的第二年学生家长陆续想把孩子转回来,以至于每个班都塞得满满的。1998年8月—2002年1月,任车站小学校长。仅用三年半的时间,使车站小学一跃成为沧州市的名校,2002年1月—2006年8月,任实验小学校长,几年来,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校风、校貌、教风、学风都有了彻底改观,使实验小学一跃成为河北省示范性小学。)
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是陈连才校长2006年8月主动请缨,创办的沧州市首家公办寄宿制小学。二实小前身是原来的铁路二小,已停办五六年之久,学校荒凉一片,杂草丛生,只有一栋两层的破楼。但陈校长在四年内,办成了沧州市最有特色、最热点的小学。
陈校长的理念与我们王校有相同之处。就是要办让老师幸福,让孩子快乐的教育。让幸福的老师教出快乐的学生。他说“老师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必须要让老师在学校感到幸福,要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上课,这样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
对于书法课程,他们是专门长期聘用书法教师,陈连才校长说,我们不是培养艺术家,但小学六年,要让每个孩子写一手好字。
三、几点感觉
之一:楼道文化处处彰显特色。
1、班级展牌。每个班的班级展示都有自己的特色。2、地书。每个学生5*5个校园地砖书写区,孩子们写得非常好。楼厅、教室墙面,都有国学文化和学生书法作品展示。3、多彩活动课程。我们看到每个教室都贴着“某某活动教室”的牌子,活动课使用活动课类型很多,如音乐、课本剧、纸艺等。4、教师的书法练习的坚持。
之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13日下午入校到离校,不管是住宿区还是教学区,都没有听到大声喧哗声。
之三:其他基地学校对书法的重视,参加培训的8个书法基地学校,两个学校有校长跟着学习。
四、对我校发展思考
一所实验小学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要坚持才能可持续发展。现在欣赏课我们在坚持,随机作文在坚持,这些都是我们的特色。既然我们是肃宁县唯一一所书法教育实验基地,我们也有全县最好书法教育资源(书法老师—刘进生老师),那么书法教育活动我们更应该好好坚持下去。
201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