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问:“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中,孔子解答问政者有多处,只有这章善恶并陈,法戒具备,把为政者(管理者)需尊崇的五美,要摒弃的四恶,分说的清清楚楚,交代得明明白白。
春秋时为政者(管理者)为政多数想到的是如何责之于人,也就是要求所辖制的人如何去做,要求不能被满足的时候,往往就改成了强制。经过数千年时代进步,今天的管理者理念、学识、管理手段都已经很先进了,但管理者着眼于“责之于人。”而不是“求之于己”,这一点和春秋时的为政者并无分别,论语中这篇问政专讲为政者(管理者)遵守的道德和行为,不一啻剂良药,可以根治我们企业中诸多问题。
我们先来看为政者(管理者)应尊崇的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惠而不费”的意思是让大众蒙受利益而为政者(管理者)不必捐己之所有。惠众而必须消耗自己的财产,这样的施惠数量既不会大,也不会持续。孔子进一步说,要“因天下之利利天下之民,”才能做到“惠而不费。”我们今年倡导的“我与企业共成长“的企业理念,强调广大职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强调职工职业生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步,也符合惠而不费的意思。“劳而不怨”意思是让百姓去劳作而不会遭来怨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量民之力,恤民之力。我们今年强调的领导和干部承担更大的责任和营销任务,为一线职工减压,就是量民之力,恤民之力,择可劳而劳之的意思。这个意思贯彻得好,可以达到让职工努力工作又不生怨气的目的。
“欲而不贪”,这里不想做过多的解释。总之,不贪应是为政者(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泰而不骄”与“威而不猛”,强调的是为政(管理)者个人修养,无论人之众寡,事之大小,都要兢兢业业,临事敬慎,领导者往往较少受到纪律约束,更需要自我节制约束,才能做到泰而不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容易把与群众打成一片做为一种美德,有个别极端的还屈己逢迎,媚众媚俗。在群众中反而失掉了威信,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是有危可畏,有德可怀,平时要恭己于上,就如孔子说的那样:“衣冠整肃,瞻视端庄,”使人望容色而自然心生尊敬,也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领导要有领导的样子,干部要有干部的样子。”而不是故作威严,就能做到威而不猛。
以上五美,是为政者(管理者)必须要做好的五个方面。还有四种行为是必须要摒弃的。
若平时不能教导民众,规定好什么是可以做的善行,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恶行,一旦有罪便加以刑杀,全无恻隐之心,这就是不教而杀,就叫做虐。对杀字不要狭隘地理解为杀头,也可以解做惩罚。我们的干部都要对照一下自己的工作,有多少事我们自己事先没订规则,或虽有规则,平日没有据此好好教育我们的员工,出了问题,不深自检讨,只讲对下处罚,这也叫
“虐”。对下部署了工作任务,不预先戒伤,令其渐次奉行,渐次整理,也就是我们现在工作中常用的跟踪、督促、落实。如果这些工作不做,需要的时候,才要求部属拿出成果,就叫做“暴”。慢令致期的意思是故意耽误诏令,却已制定了日期,严限追并,最终必然是妄加刑罚,这叫做:“贼”。这样的行为不会出现在我们的企业中,这里只做介绍。“出纳之吝”的意思是,按既定方针应当奖励的,就要当即断然奖励,迟疑徘徊,悭吝不决,最终一样付出了奖励,却会失去奖励的效果,甚至会使受奖者心生怨愤。这也是今年以来我们几位领导不同场合反复督促强调奖励兑现的原因。
“尊五美,屏四恶。”无论对古代为政者,还是现代管理者,都具有纲要的作用。这样的道理虽时代久远,又确实历久弥新,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很值得我们各级领导和干部像时下套话说的那样:“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运用到工作实际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