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

(2018-06-26 20:55:15)
标签:

葫芦岛

梁冰老师

文化

初中语文

教育

分类: 文言资料
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何为者也

AB

人恒过然后能改或异二者之为

吾欲辱之,何以也要离之刺庆忌也

C.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甚矣,汝之不惠

10.翻译下面句子。(4)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

愤怒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

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取胜,晏子主要是靠取胜。(2)

9D(3)10(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评分:4分。每小题2)11.威胁 害怕(色挠)(评分:2分。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12.郑重(2)13.勇敢 智慧(评分:2分。每空1)

南平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仓鹰击于殿上()天下缟素()

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2分)

1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分)

10.(4分) 穿丧服道歉明白 11.(4分)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2分,重点考查”“”“”“等词语的理解。) 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分,重点考查布衣”“免冠”“徒跣”“抢地等词语的理解。) 12.(2分)怫然怒 色挠13.(2分)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1分)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1分)(意近即可)

百色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B.秦王不悦(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使者)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1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君为长者武陵人捕鱼为业

C.轻寡人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休祲降于天相与步于中庭

11.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B.第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第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分)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分)

译文:

9. C( “使者应为出使” )10. B(当作、作为)(A 表疑问,呢 /表判断,不译 C项疑问语气助词/和、跟 D项从/在)11A最高潮错)12.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3分)(关键词布衣” “徒跣”“ 解释正确给2分)(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分)(关键词 ” “”“解释正确给2分)

呼和浩特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本文题目是《》,选自《》。(2)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1)请广于君广:

(2)休祲降于天休: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

A.夫韩、魏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与臣而将四矣上使外将兵

D.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咂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不畏强暴,慷慨陈词,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D.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7.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8(1)扩充;(2)吉祥。解析:广本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是扩充的意思。体震在文言文中是一时反义词,指吉祥;指不祥。9B 解析:选项B中,两个都指脸色。选项A中,两个,前者是灭亡;后者是通假字,通没有的意思。选项c中,两个,前者是将要;后者是动词,率领、带领的意思。选项D中,两个,前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白色的孝服;后者是形容词,意思是:朴素的,不加装饰的。10(1)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而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1)句中,…………当做(看做)”的意思,在这里是通假字,通采取的意思。(2)句申,表示转折,凭、靠的意思,只不过,只是,后面的因为的意思。然后将大体意思翻译正确即可。11D 解析:选项D中,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几个人的故事,是为了表明这些人是真正的,而自己也将效仿他们,击杀秦王。

黄冈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陛]殿前的台阶。[少]通[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发]打开。[揕]用刀剑等刺。[绝]挣断。(还]通,绕。[卒],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4)图穷而匕首见(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20.道歉介词,从、由明白,懂得穷尽,完结21.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2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23.B

梧州市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头抢地耳(撞)B.亦免冠徒跣(白白地)

C.徒以有先生也(只)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2分)

1)仓鹰击于殿上

2)徒以有先生也

10. 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B.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

11.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唐雎什么精神?(2分)

8.2分)B9.2分)(1)于:在。(2)以:因为。10.2分)C11.2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篇三: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8-10题(8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注】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中,秦王不悦秦王不说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加惠: 2)广: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文: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10.(2分)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

答: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8-10题(8分)

8.(2分)(1)给予恩惠; (2)扩充

9.(4分)(1)2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2 )()把安陵君看做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0.(2分)双方的实力强弱相差悬殊,一向以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因而怀疑秦王是别有用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