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十篇(辽宁十市)

标签:
初中语文葫芦岛教育 |
分类: 文言资料 |

【2015·辽宁省沈阳卷】
(一)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真是就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山阜(fù)隐轸【zhn]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印度之人
B.随地称国
C.北乃山阜臆轸
D.西方土地硗确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Com]
(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1
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
10.《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一)(16分)7.B8.(1)高高的山峰耸八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2015·辽宁省大连卷】
(一)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来源:学#科#网Z#X#X#K]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秦王不说(
(3)故不错意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
8.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
(二)
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君民:统治百姓。审:弄明白。罢:通“疲”,疲乏。殁:死。干隧:地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君民者
B.忠信以导之
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
D.恣则极物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2.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答:
(一)(7分)6.(3分)(1)通“悦”,高兴,愉快。
(二)(8分)9.(2分)D10.(2分)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11.(2分)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2015·辽宁省抚顺卷】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
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戳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
【注】国:都城。封:封土为界。鲁请比关内侯以听:;鲁国请求像齐国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即做齐国的附属国。比,比照。关,国家的关隘。自承:把剑冲着自己。陛:殿或坛的台阶。
10.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B.
C.
D.
11、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
译文:
12.从甲文可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答:
13.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10.D
11.(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去处理。
12.取信于民
13.目光短浅、勇敢无畏、善于纳谏。(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2015·辽宁省丹东卷】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来源:学科网ZXXK]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译文:
21.【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2分)
答:
(一)文言文(共10分)19.(1)探求
【2015·辽宁省锦州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4题。(12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乙】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豁然开朗
(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14.【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4分)
【甲】 |
|
设酒杀鸡作食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乙】 |
美其服 |
|
|
|
(一)(12分)12.(4分)
13.(4分)
【2015·辽宁省营口卷】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10~12题。(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不为苟得也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2.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8分)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注释】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之:往。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博爱之谓仁
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彼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译文:
16.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
10.参考答案:(1)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每词1分,计2分)
11.参考示例:(1)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每个句子2分,计4分)
12 .
13.参考答案:(1)谓:叫作,称作。(2)小: 认为……小,轻视。(每词1分,计2分)
14.参考答案:彼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每断对一处得1分,计2分)
15.参考答案:(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16.参考答案:不一致。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1分),而自己所说的“道德” 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1分)。(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2015·辽宁省铁岭卷】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
【乙】庆历三年,轼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范文正公集叙》)
【注】1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在洞庭一湖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或异二者之为
D.览物之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译文:
12.结合甲文内容,概括乙文中“先生”称范仲淹为“人杰”的原因。(2分)
答:
13.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2分)
答:
10.B
【2015·辽宁省朝阳卷】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1—13题。(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13.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句话是
11.(1)感激 (2)因为这个缘故(或因此)
12.(1)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收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1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4—17题。(7分)
蒙入江陵
蒙入江陵,释于禁之囚,得关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之,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与蒙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注】蒙:即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于禁:三国时魏国大将。关羽:三国时蜀国大将。干历:冒犯扰乱。存恤耆老:慰问救济老人。权:即孙权。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来源:学,科,网]
(1)释于禁之囚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
译文:
17.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吕蒙是怎样一个人。(2分)
答:
14.(1)释放 (2)遮盖
15.C
16.吕蒙仍认为他违反了军令,不能因为是同乡的缘故而破坏军法。
17.吕蒙是一个公正严明、体恤百姓的将军。(抓住要点,意近即可)
【2015·辽宁省葫芦岛卷】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
寡矣;不如俟其来
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2分)
A.公将鼓之
B.公将驰之
C.彼竭我盈
D.惧有伏焉
11.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2)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译文:
12.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来源:学科网]
答:
13.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2分)
答:
(一)(10分)10. 够打败他们了!2分。每小题错漏一处扣1分,扣到零分为止,计4分。12.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1分,及战后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计2分。13.对实际情况注意审慎观察(或战略上有见地);英明果断(或沉着冷静);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战机。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计2分。
【2015·辽宁省本溪卷】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工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1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带。”裂衣断带相望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相望:相互都看得见。说明这类事很多。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君使服之于内公
D.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译文: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主要事件。(2分)
答:
13.简要说明邹忌和晏子在劝谏时的语言特点有何不同(2分)
答:
10.C
11.(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2)没有超过一个月,都城的人(或国人)也就不穿了。
12.写邹忌以
。
13.邹忌;委婉(1分);晏子;直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