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赏析题及答案(续前)

(2017-09-13 08:46:58)
标签:

初中语文

葫芦岛

教育

梁冰老师

文化

分类: 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赏析题及答案(续前)

2015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 爱国忧民类

一、杜甫《春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烽火连三月:_______

    2.《春望》一诗紧扣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杜牧《泊秦淮》鉴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字,体现了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什么态度?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是指_______是指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孔武有力,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

言,使他们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鉴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解释下列词语。

    了却:_______     可怜:_______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五、文天祥《过零丁洋》鉴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首联交代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本诗的基调由悲苦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诗中句子做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著,同,遭受的意思。[一任]任凭。[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字有何表达效果?

                                                                              

                                                                               

 

 

诗词参考答案

一、1.身、人、春、神  en  2.CA巴山楚水泛指刘禹锡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3.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达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B(尾联以今日听君歌一曲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二、1.杜牧  赤壁之战  2.战戟折断,沉埋沙中,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3.示例:所改句子的韵脚符合诗歌要求,这是其合理之处,但所改句子诗味不足,失去了原句里所表现出的那种假想曹军胜利而孙、刘失败之后的形象化的反差情景,也失去了以美人衬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的富于情趣的表达效果。

三、1.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2.闻说鸡鸣见日升  3.示例:作者初涉宦海,踌躇满志,意在表达自己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以及不怕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四、1.浩荡离愁  2.示例: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3.“落红为有情之物,化作春泥,能催发灿烂的花朵,孕育更加美好的明天。寄托了作者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感。

4.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5.这两句诗以落红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五、1.  闻(因为表示之意,说明先前两人曾经相逢,印证诗前两句中的”“二字,表明他们当时的相逢是在经历战乱之后。)  2.示例:流露出对昔日国家鼎盛时期的无限眷恋之。隋。  3.示例:既是写与友人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两人都到了暮年。

六、1.与友人的惜别之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2.“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意思对即可。)

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意思对即可。)

 

一、1.孟浩然  2.A(本诗描述作者出使边塞的所见所感,属于边塞诗,从诗歌中的”“汉塞等词可看出。)  3.C(这里的长河特指黄河)  4.示例: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之中,极目远眺,一缕烟在空中升腾,格外醒目;横贯沙漠的黄河奔涌向前,一轮圆圆的红日正缓缓下沉,苍凉中又令人感到温暖。(要抓住诗句中的景物及特点描述,如”“孤烟”“落日”“等。)

二、1.唐  诗史  2.泰山  岱宗(泰山是五岳之首,又名岱宗。)  3.8(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齐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写远望,摹写泰山卧于齐鲁大地的景象,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4.“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一个字,写出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的情态,反映出山的深远。(本句借写表现山)

5.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6.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三、1.春雨细滑、润泽的特点  2.这句诗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早春的景象。早春的草刚刚长出,还很纤细,所以远远望去仿佛有一片极淡的青色,近看却发现青草稀稀疏疏,似有若无。(结合诗歌反映的季节,从”“”“”“的角度分析。) 3.细雨蒙蒙,酥润清新,草色淡远,春回大地。 4.反映出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也有鼓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味。(通过”“春好处”“绝胜,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写作意图。)

四、1.杭州西湖(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  2.本诗属于闲适类。因为从内容看,本诗描绘西湖早春美景;从情感看,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所以归为闲适类比较合适。(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进行判断和分析)3.水面初平  早莺争暧树  新燕啄春泥  浅草没马蹄(水面初平指的是春水初涨的样子。早莺争暖树,描写出春寒料峭时黄莺叫声婉转、互争暖树的景象。新燕啄春泥,描写出湿泥松软、燕语呢喃、筑巢育雏的景象。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这些都反映出早春的特点。)

4.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5.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荫。

五、1.宋  晏殊2.D(本句重在写词人对美丽春天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之情)

3.甲(甲句重在感慨时光流逝,乙句重在感慨人生短暂。)4.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    和孤独寂寞之情。

5.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六、1.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从怀子由可以看出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而同时的意思,反映出作者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的目的,还抒发了个人的其他方面的思想情感。(抓住关键词语,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启示: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我们要用豁达的心态来对待不圆满的人生。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努力去克服困难,不要怨天尤人。(分析诗句中蕴含的哲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感悟。)  4.示例:是低垂的意思,这里不仅写出月亮的样子,同时与前面转朱阁和后面照无眠连在一起,还有暗示时间流逝的意思。正是由于月亮西沉,词人又睡不着觉,才引起以下一连串的思想活动。如果改成,变成月亮窥视人间,上下语句不能很好地衔接,也不利于表达词人的情感。(分析词语,应抓住字词意思的差别,结合上下语句和作者的情感线索来分析。)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时也能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但愿人长久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打破了空间的阻隔,寓意让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连在一起,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一、1.示例一:没有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归期无期的无奈。    示例二:何当哪一天的意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与亲人团聚的期盼。(品析字词首先要弄明白其字面意思,再联系语境品析其深意。)  2.前一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后一个巴山夜雨是设想将来与亲人见面畅谈时回味的夜雨。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表现出时空的交替,使诗歌回环往复,增添了思念缠绵的意味。(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首联写现实情景,是实写,表现离愁别绪;尾联写未来与亲人相会的情景,是虚写.表达欢聚情绪。虚写是为了衬托实写,表达的是诗人现实中的离愁和思念之情。(先弄清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再分析其作用。)

二、1.示例:《别亦难》。这是这首诗的诗眼,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题目就是诗眼) 2.这句诗用了两个字,前一个指相见困难,后一个指离别时痛苦。两个字前后呼应,强调有情人相思和离别的痛苦深沉绵长。(先弄清字的含义,再考虑写法和作用。)  3.这句诗的意象是东风”“百花,它们本是春天的美好事物,用来表达美好心情,这里分别与无力搭配,表达的是离别时的凄凉之情。(要先弄准意象及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再联系诗句品析。)  4.我觉得合适。这联诗的意思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蜡烛烧成灰烬方流干。它的寓意是:对工作或事业执着,具有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和老师的敬业精神十分相似,所以可以用它评价老师。(先分析诗句的含义,再分析老师的工作精神与诗句含义有无相同或相似之处,最后进行判定。)  5.D(这首诗是以女子的口吻来写的,因此表达惆怅、凄苦之情及缠绵相思之苦的不是诗人。)  6.“蓬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青鸟比喻信使。(具体一词暗示要答出词语在这联诗里的意思)

      三、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守边将士思乡忧国、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答表达情感的题可以不叙述诗句的具体内容,只答表达的感情即可。) 2.举目望去,数不清的峰峦犹如屏障一样耸立着。斜阳下,烟雾弥漫,在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小城紧闭城门,孤独地静卧在那里。(在不改变诗句意境的情况下,大意正确即可。)  3.这首词借浊酒表达了守边将士思家心切又苦于壮志难酬的情怀。(不可忽略壮志难酬  4.这首词的上阕写到了塞下秋”“衡阳雁”“边声”“千嶂”“”“落日”“等边塞景物,”“无留意”“连角起”“”“”“”“等呈现出了景物的特点,给景物注入了悲凉之情,表现出了边塞的荒凉,写出了戍边将士的真实感受,达到了景中有情的境界。(扣住融情于景答即可)5B

四、1.作者创造性地将三个孤立的自然景物精妙地组成深秋画面,为全篇构筑了苍凉的抒情背景,充分表现了凄楚愁苦之情。(扣住三个名词组成一组画面答即可,注意品析景中所含的情感。)  2.这句所表现的意境清新恬静,其他句子表现的意境却萧瑟凄凉,小令的主题也是表现游子的孤独和凄凉。这种以乐写哀的方法更能烘托主题。(围绕以乐写哀答即可)  3.“不只写马,还写了马上的人。马和人因路途遥远、四处奔波而,写出了游子离家漂泊之苦和不知人生之路在何方的感慨。(不能忽略马上人  4.指游子。抒发了游子的孤苦寂寞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5.整首小令虽不着一字,却写尽了深秋荒凉、萧瑟的景象;不用一字,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融入景物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写更感人,更耐人寻味,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6.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

五、1.亡国之愁、失去自由之愁  2.这个比喻说明当时的月是一弯缺月,象征世事的缺憾,渲染凄凉的氛围,蕴含悲凉的感情,也为下文抒发离愁营造了气氛。(抓住题目中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这个要点来答)  3.不是,应该说寂寞的是词人,被的主要也是词人。这句话借景喻人,表现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和孤独凄凉的境况。(要弄懂词句深层的意思)  4.三字一句,连续三句,强调了词人愁苦之情无法忘却及离愁别恨的深重。(体会短句子的作用)

六、1.客船停泊  船停泊在北固山下,作者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之情(内容由景象和感情两部分组成)  2.游客旅途中的船儿行驶在青山绿水之间。(叙述时必须体现出互文的语法特点)  3.“字表现出春潮使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广阔浩渺的景象,表现出了恢宏气势。  4.抓住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景物变化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弄清景物的特点是答题的关键)  5.这联诗要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归雁指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因漂泊在外,游子见到归雁,就想让归雁带信,更突出了思念之深切。(先弄清诗句的意思,再分析归雁的作用。)

 

一、1.古时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理解词语意思不能停留在词语的本义层面,还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  2.示例: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回答此题,必须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一方面要读出中所见,另一方面要读出中所想。)  3.示例一:字用得好,一个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字用得好。一个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国破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4.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回答此题,关键在于结合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社会背景,紧扣诗中所的内容。)  5.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1.示例: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学生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忠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以丰富画面和意境。)  2.示例: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所描绘的景物对应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句是诗人直接抒情,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4.示例:两个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水边夜色图。一个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让人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对字表达的意境进行联想和想象,要与作者表达的主题和诗中的气氛相结合;字除了指特定的季节,也暗含了诗人的心情。)  5.示例: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感到非常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回答这道题,要读懂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后庭花》是奢靡的亡国之音。)

三、1.黄毛猎犬  苍鹰  借代  2.“是全词的中心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气贯穿全文。的表现:盛装出猎;千骑相随,气势雄壮: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行为豪放,胸怀建功立业的壮志。 3.C(此答案不符合作者用典的意图。该句借用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描绘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此题考查学生对全词理解的程度。要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所表达的观点、志向。)

四、1.完成  可叹  2.蕴含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3.示例: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4.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理解诗词中的情感,一般要结合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5.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五、1.个人因参加科举而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情况。回答此题,需要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揣摩其含义。)  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示例:我同意这一说法。前面三联内容、从讲述个人经历到讲述国家命运,又从讲述国家命运到讲述个人命运,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感;尾联发出。慷慨激昂的绝唱,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铁血丹心。(前三联是铺垫,尾联才是诗的主旨。全诗表现出了诗人的崇高气节和悲壮情怀。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整体把握能力。回答这类题,要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示例: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六、

1.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2.拟人;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