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标签:
初中语文葫芦岛教育梁冰老师现代文阅读 |
分类: 考试题库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yǎ) ______ 和高贵的文字。朗读这些动人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寻(sù) ______ 根源,能够让我们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唐诗人冯延巳的“ ______ , ______ ”;重阳佳节,院中漫步,闻到菊花的幽幽清香,我们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 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来源:Zxxk.Com]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
B.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
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每组二选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
5.(一) 搭车记
○小说●情节梳理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
搭车经过 |
心理变化[来源:学科网ZXXK] |
第一次[来源:Zxxk.Com] |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
姑且试试-① |
第二次 |
② |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
○小说●语言品味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
① 回家时,先
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 车站,然后再
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 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小说●写法探究
(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说●内容评价
(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
6.(二) 300亿件快递的背后
使用的包装材料。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有一家卖母婴产品的网店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
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
A.国家邮政局
B.加点的“掣肘”一词,在文中是指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快递公司对绿色、环保的
C.目前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是因为产业链上各主体如政府部门、电商商家、
D.文章举卖母婴产品的网店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商家虽生意繁忙,但仍为消费者着想,诚实
(2)依据文本信息推断文中空缺处省略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补写出来。(60
(3)文章取题为“300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7.(一) 送人之荆门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选自《明清诗赏析》)【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______ 、 ______ 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8.(二) 范石湖①使北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来源:学.科.网Z.X.X.K]
①愿反侵地 |
②时金主乃葛王也[来源:学&科&网] |
③至能徐出袖中书 |
④再传宣曰[来源:学科网] |
⑤使人可就馆 |
⑥虏主许之 |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②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
八、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9.请你根据下面谈话内容,给市盐务管理局写一封为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的建议书。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来源:Zxxk.Com]
【答案】
1.雅;溯;惫;抵
2.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柳枝;月亮、鸿雁
4.C
5.感 到便捷;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
6.B
7.历史兴亡;自然风光
8.(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希望能把略去的地方归还.反:通“返”,归还;
②句意:当时金主是葛王.乃:是;
③句意: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徐:慢慢地;
④句意:第二次传话宣布说.传:传话;
⑤句意:使臣可以到馆中休息.就:靠近;
⑥句意:金主答应了他.之:代词,代指范成大.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
句意: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成大,而金主没有允许.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为:写
句意: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②重点词有:嘉:赞赏
句意:(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两人出使的结果是一样,都是不辱使命,但采取的方式不同.
答案:(1)①通“返”,归还
②是 ③慢慢地 ④传话⑤靠近
⑥代词,代指范成大
(2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3)①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②(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4)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
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9.建议书的一般格式:
1、标题
2、称呼(顶格写,比如XXX您好)
3、正文
4、结尾
5、落款(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答案:
给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的建议
尊敬的市盐务管理局领导:
您好!最近,我听到小区老人们在谈论,市场上食盐品种很多,但有些食盐包装上没有健康
说明,都在为不知如何选择而烦恼.
因此我建议,给每袋食盐都配上健康说明,标明食盐的功能、对健康产生的影响、适宜人群、
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老百姓就能获得更多信息,根据需要,正确选择.请您在百忙之中考虑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建议人:×××
2017
10.范文:
去年夏天,天气闷热得很.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滚烫的,火烧火燎的风令人感到
窒息,甚至连蝉也在树上拼命的叫着:“热死了,热死了.”“我们去游泳吧!”爸爸拍着我的肩膀,提议道.“真的?”我惊奇的问道,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那我们快走吧!”
到了游泳馆,我套上救生圈.爸爸一跃,跳入了水中:“下来,我在下面接着你.”这时我望着足有两米深的水,又有一些胆怯了:我不会游泳,万一淹到了怎么办?这时,我看到池中几个六七岁的小朋友正在游泳.我不禁责问自己:几个小同学都可以做到的事,我为什么不可以?记得在春季运动会,800米赛跑中只有五个人跑完了全程,我就在其中;上学期老师布置的积累素材的作业,一个学期过后检查,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我为什么不能把在跑步和积累素材中培养的坚持不懈的品质延伸到游泳中来呢?我怎
么能因为小小的游泳而退缩呢?
于是,我跳入了水中,活动了一下.爸爸让我先练习手和脚的协调动作,我上身趴在游泳池边上,两臂向前伸直,臂下压着划板,双手轻轻抓住划板,没过多长时间,我已运用自如了.接着,我便学习划水,我开始试着自己独自游
,两腿刚腾空,身子就猛得一歪,沉入水中,“咕噜咕噜”几口水灌进了嘴里,鼻子也呛得难受极了.我要退缩,但又想到了自己的座右铭:坚持就是胜利.对,坚持下去,我给自己鼓着劲儿.爸爸教给了我一些技巧,我按爸爸教的方法练习,先把手高高举起,伸得笔直,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向前一跃,一头扎进水里,划出了一道弧形,接着两手一伸,双腿用力拍打水面,身体便快速向前移动…
我终于学会游泳了!
你们认识我了吧!这就是坚持不懈的我.如果你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就快来找我吧!
【解析】
1. “文雅”不要写作“文鸦”;“寻溯”不要写作“寻塑”;“疲惫”不要写作“疲备”;“抵达”不要写作“低达”.
答案:雅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此题考查学生的拼音拼读能力和重点字词的书写,需要学生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2. 答案: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重点词:蝴蝶)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重点词: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点词:罔、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词:凌)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
3.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古典诗歌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不了解这些意象,读起诗来可能会不知所云.
①月:思念的代名词.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诗中的月亮不再是纯客观的事物,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诗人的
思乡情借月悄然而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忆舍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②鸿雁: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 单于欺骗汉使者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
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诗人有时简为一个“雁”字,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和她的《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
③柳:离别怀人的伤感.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加上“柳”与“留”谐音,所以提到柳,多与送别有关.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中经典的情景交融的离别名句;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曲折柳歌,竟然勾起了人们的故园之情,由此可见“柳”非同一般;宋人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答案:
柳枝(杨柳、柳条)
本题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根据意象在诗歌中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答.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4.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A.正确;B.正确;C.《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感悟的把握,根据示例完成内容和感悟的相关任务.
答案:
(1)C
(2)(4
读懂内容:
示例
或: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而这探险被
2: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
示例
示例
或: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 ,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有
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即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地选择正确答案.
名著的考查是综合性学习中常见的种题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以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时时阅读,
会对答题有帮助.
5. (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及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第一问,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从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作答.黎鸣在第一次搭车时,心情是由姑且试试,到搭车成功后“觉出了搭车的好处”.第二问,找出文中描写两次搭车的相应段落,用简洁的语句描述即可.第二次搭车是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开始从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他无意中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厅长一路交谈,并将他送到了家.
(2)①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句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从句子内容来看,加点词语写出了黎鸣回家路途的遥远,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利用职权搭车,为下文情节的发生作铺垫.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考虑.从内容上看,详写第一次搭车,表现黎鸣搭车的方便与快捷,正是这一次搭车的成功,让他尝到甜头,才有了下一次,以及更多甚至搭上了厅长的车.从结构上看,为下文的情节展开
作铺垫,让后面的情节真实可信.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完成阅读观点的表述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比如我认同这种作法.可以从黎鸣搭车的目的,厅长的话语,以及结尾处的情节来作为阐述的理由.如果不认同,那可以结合你对警察职业的认识来谈.
答案:
(1)①感到便捷;②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
(2)①答案示例:加点词语一方
面写出了黎鸣回家路途 遥远,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文作铺垫.
②答案示例: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利用警察身
份搭车的违纪行为.
(3)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
车非常顺利,显 得真实可信;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
马厅长的车等)作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马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章.
(4)答案示例:例
1:认同.一是因为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二是黎鸣
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黎
鸣从此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
鞭策作用. 例 2: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
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
一些违纪者产生 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
到从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
这篇小说以“搭车”为主线,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写黎鸣小时就向往着做警察,终于实现了愿望;第二部分(“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写黎鸣的家住在偏僻的农村,为了省却倒车的麻烦,他利用职务之便搭车;第三部分(“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到“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写黎鸣又一次搭车,遇到了一辆高档车,车主愿意让他搭车,并在了解了他搭车的目的后将他送到了家;第四部分(“
一天早上”到结 尾),写黎鸣后来知道那辆坐在高档车里的人是省公安厅厅长,他得知马厅长夸奖他以后,却再也没有搭过车.
本题中第(2)
题考查了句子的含义.解答句子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2)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6. (1)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说明文后辨析和信息筛选的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按照“确定区间--抓关键词--抓关键句--整合比较”的过程,把选项和原文逐个对比.
A:国家邮政局 2016年
10月发布的“2015年全国快递业包装物大数据”,主要说明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带来海量垃圾和污染,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不是说获利巨大.所以A项错误;
B:正确;
C:目前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是因为产业链上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都存在问题,政府部门不是产业链上的主体.所以C项错误;
D:文章举卖母婴产品的网店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诚实
经营,不过度包装.所以D项错误;
故
选;B
(2)本题是对文章空缺内容的补写.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行解答.文章讲述的是由快递包装造成的垃圾,已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文章列举了两个消费者在收到快递后都快递包装包装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直接扔掉,那么作为消费怎样怎样做才能不让快递包装,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浪费资源,文中需要填写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解答.示例:不要过分追求商品“包装严密”;不要随手乱扔包装垃圾;自觉将包装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需在对文本有清楚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即可.快递业迅速成长后产生的大量累积的垃圾.快递包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题目含蓄表达出作者的担忧,希望引起读者对上述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答案:
(1)B
(2)不要过分追求商品“包装严密”;不要随手乱扔包装垃圾;自觉将包装垃圾进行分类处
理.
(3)答案示例:快递过度包装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快递业高歌猛进带来海量垃
圾和污染;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题目含蓄表达出作者的担忧,希望引起读者对上述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文章讲述了我国快递业蓬勃发展,带来海量垃圾和污染,快递包装回收不尽人意,相应法规相对滞后,被随意丢弃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为了减少快递包装的污染需要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全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努力.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更需引起注意.
此题考查了学生材料的分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材料内容,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可运用提取中心法得出答案.
7.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诗歌的内容可知,本诗第一联介绍写诗的缘起.第二联追念历史遗迹,第三联写送别之地的自然风光,最后一联通过想象“客人”未来
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据此分析可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李诗最后一句为“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是用马都不舍不忍离别,更不要说人了来表现了自己的惜别之情,而本诗最后两句为作者想象友人将来的生活,表达了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据
此分析可作答.
答案:
(1)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2)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
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
由题意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别友人,心中有不舍之意,但想到友人将来的生活,又感动安慰.本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8.
参考译文:隆兴年间,范成大出使金国,宋孝宗命令他口头奏请金主.说河南是宋朝埋葬先帝的地方,希望能把侵略的地方归还.范成大上奏说:“这件事很重大,必须与宰相商量,我请求将皇帝的意思一起写在国书中再去.”皇帝开始答应了,不久宰相坚决认为不可,而皇帝的意思坚决不写.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跪着晋现国书,伏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厚仁慈,问他为什么不起来.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奏说:“我来时,大宋的皇帝另有圣旨,难以写进国书,让我口奏.我现在用书面来讲述,请求金主看一看.”国书呈上,宫殿上的大臣们都失了色.范成大仍然伏地不起.金主再次说:“国书已经看过了,可以到馆驿休息.”范成大拜了两拜退下了.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成大,而金主没有允许.范成大将要回去,又奏说:“口奏的事情,在国书中已经很明确,仍要先宣告,希望自己没有欺瞒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书说:“口奏
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重用了他.
“之”的用法:
①臣乞以圣意谕之(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9.
此题考查建议书的撰写.
建议书的一般格式:
1、标题
2、称呼(顶格写,比如XXX您好)
3、正文
4、结尾
5、落款(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10.
【审题立意】审题时,一定会抓住关键字词,如“天天”“如此”.什么是“如此”,就是材料中的“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同样的,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这样,才能保证潜艇的不沉性,在此信息里,学生通过阅读,
一定会明白,这就我们说的细节,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认真.什么是“天天”,就是每一天,没有间断的时刻,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坚持不懈与执著,因此,本则材料的主题可以是“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及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做好事情”.
【精心构思】例如,我们可以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可以采用举例子、对比的写法,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或者叙述自身经历并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皆可.或者叙述自身经历的事情,从而说明“坚持不懈与执著的精神,才会成功”这一主题.
【写作手法】在文体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如果写成议论文,注意使用恰当的议论方法.
这是一篇立意准确,构思严谨,思路清晰的记叙文.小作者紧扣文章中心展开叙述,通过生活中一件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小事--学游泳,凸现了“坚持不懈的我”,突出了文章中心.小作者在布局和构思上可谓匠心独运.文章一开头,小作者先进行自我描写,看似一位文静娇气的女生;然后小作者文笔一转,通过写学游泳一件小事,勾勒出“我”坚持不懈的品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最后,小作者用一句“这就是坚持不懈的我”总结全文.这样,文章形成前后对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主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