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

标签:
葫芦岛百川教育梁冰老师龙港语文辅导现代文阅读张墁洵 |
分类: 文学类阅读 |

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
①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七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都特乖巧懂事,尤其是我,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衷爱。
②只有一件事,让母亲烦心。
③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孩子们加餐。或许是平时太娇惯了,或许是难得吃上一回鱼肉,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拣好的吃。姐姐妹妹却懂事的很,从不和我争。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随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
④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些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滩鸡屎旁边。
⑤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三个孩子抱头痛哭。
⑥哭了好一会,才开始吃饭。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还疼吗?”“不疼了”“下次还调皮吗?”黑暗中,我的眼睛十分明亮,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⑦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又说起了这件往事。
⑧ “是的,那时他可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母亲笑容慈祥。
⑨ “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我要不是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三个,您成天就吃咸菜啊!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就有借口不吃了。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
⑩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其实,我早该想到。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⑪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在亿万的电视观众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流下泪来。
⑫虽然我演戏无数,精品众多,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七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选自《读者》2014年第24期)
21.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4分)
答: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解析】倒叙是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或某些关键性情节,再倒转回去具体叙述故事始末的叙述方法。其作用是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本文就是采用的倒叙结构方法。
22前文中有不少情节为画线段(第九段)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两处。(4分)
答:①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 的爬上桌, 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②黑 暗中,我的眼睛十分明亮,并“嘻 嘻”地笑着。
【解析】伏笔是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本文中的第5段和第7段之间有相互呼应的句子,第5段的“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 的爬上桌,一边用手抓起一只鸡腿 啃,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句在第7段“黑 暗中,我的眼睛十分明亮,并“嘻 嘻”地笑着”得到回应。
23.为什么说“我七岁那年”所演的戏是最好的?你如何理解?(3分)
答:言之有理即可,从“最好的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真情实感,只有有爱才能演出好戏,只有真挚的感情才会感动每一位观众”这个角度来回答。可以自己拓展。
【解析】 本题设计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本文主题的把握,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拓展,提升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25.读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感悟?(4分)
答:艰难的生活环境 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解析】本题为拓展题,应答此类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 做想象文中人物所思、所言、所行的拓展题目,要从文中人物性格出发,做出合情合理的推断与发挥;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感受题,要紧扣题目要求,将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谈出真话,道出真情,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
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下次还调皮吗?”
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21.请对第①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2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
(2)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23.第⑧段中“这件往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24.文章哪些地方用了伏笔,暗示这是一场“戏”?请简要回答。(3分)
25.“观看”了作者演绎的第一场戏,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3分)
参考答案
21. (3 分)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记忆中有些东西”比作“晶莹璀璨的琥珀”, 突出了它的珍贵。
示例二:这句话中“涤荡”用得好,“涤荡”是洗涤、除去的意思,表明“我的第一场戏”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淘洗后留下来的宝贵记忆。
22.
(2分)(1)妈妈误解了我的“戏”,我些许的委屈和对妈妈深深的感激交织,心情激动而说不出话来。
(2分)(2)自己的孩子7岁就那么懂事,妈妈却错怪他,知晓真相后,百感交集. 说不出话来。
23. (3分)母亲从娘家弄来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给我们吃,我却把它掉在地上。
24.
(3分)①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②我挑好的吃,但姐姐妹妹从不和我争;③正是长身体时,但我的饭量却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
;④我一边抓鸡腿,一边冲姐姐妹妹做鬼脸;⑤母亲用桑树条打我,姐姐妹妹扑过来保护我;⑥母亲问我还调不调皮,我却岔话说明天还要上课。(答出三点即可)
25. (3 分)
示例一:作者很有孝心。艰苦年代,作者的母亲把好吃的全给了儿女,她自己只吃咸菜,
于是作者故意把鱼、肉嚼了吐在碟子里,把鸡腿弄掉在地,就是要让母亲无奈地吃掉,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
示例二:母爱是伟大的。艰苦年代,作者的母亲为了养活三个子女,宁肯自己不吃,也要把最好吃的让给子女。这种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是伟大的。
示例三:作者自小表现出演戏的天分,7岁的时候,就和姐姐妹妹真情演绎了一场戏,
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
19.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2分)
答: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解析】倒叙是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或某些关键性情节,再倒转回去具体叙述故事始末的叙述方法。其作用是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本文就是采用的倒叙结构方法。
20.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交代事件发生的背 景,突出当时家庭生活的艰难,为后文写母亲打“我”做铺垫。
21.前文中有不少情节为画线段(第九段)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两处。(2分)
答:①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 的爬上桌, 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②黑 暗中,我的眼睛十分明亮,并“嘻 嘻”地笑着。
【解析】伏笔是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本文中的第5段和第7段之间有相互呼应的句子,第5段的“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 的爬上桌,一边用手抓起一只鸡腿 啃,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句在第7段“黑 暗中,我的眼睛十分明亮,并“嘻 嘻”地笑着”得到回应。
22.母亲打”我“的原因是什么?后来的结果如何?(2分)
答:弄掉了来之不易的鸡腿。 母亲痛哭一场,吃了弄脏的鸡腿,关心地问“我”疼不疼。
【解析】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表现了母亲在困境中心疼孩子的拳拳母爱之心。
23.为什么说“我七岁那年”所演的戏是最好的?你如何理解?(2分)
答:言之有理即可,从“最好的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真情实感,只有有爱才能演出好戏,只有真挚的感情才会感动每一位观众”这个角度来回答。可以自己拓展。
【解析】 本题设计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本文主题的把握,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拓展,提升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24.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①因为这些事都是我和姐姐、妹妹商量好的,就像演戏一样。妈妈不知内情,就像一个观众。所以说是”一场戏”。②内容上: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结构上:照应题目。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子女对母亲的体贴。体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解析】从结构的角度回答应该从照应文题、首尾呼应、承上启下等方面入手,从内容的角度应该考虑点明中心、升华主旨等角度回答。
25.读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阅读感悟?(2分)
答:艰难的生活环境 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解析】本题为拓展题,应答此类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 做想象文中人物所思、所言、所行的拓展题目,要从文中人物性格出发,做出合情合理的推断与发挥;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感受题,要紧扣题目要求,将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谈出真话,道出真情,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