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六题

(2016-11-01 12:05:00)
标签:

葫芦岛百川教育

梁冰老师

梁老师

龙港区语文辅导

分类: 文言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六题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四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0-22题。(共10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精骑集》序(节选)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走送之    2)援疑质理

  3)然负此自放    4)故虽有勤苦之劳

21.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2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2)【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5、(1)借(2)等待(3)于是,就(4)白白地(每个1分,共4分) 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 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
、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
、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
、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
、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
、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9
、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
、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
、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
、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
、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
、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四、【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
分)
1)假借:

2)以是:
12.
翻译句子。(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衡乃穿壁引其光。
13.
【甲】【乙】两段在选材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或成语分别概括两段内容。(3
分)

14.
结合上面文段,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
分)
参考答案:
11.
1)假借:借。(2)以是:因此。
评分说明:
2
分)每小题各1
12.1)(我)抄完书,跑着送还给人家,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2
)于是,匡衡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从洞中透过来。
评分说明:
2分)每句1分。
13.
选取的材料都与勤学(求学条件艰苦)有关,【甲】段写读书之艰(得书之难),【乙】段写凿壁偷光。
评分说明:

3
分)相同点1
分,概括两段内容各1
分。14.
示例一: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像宋濂和匡衡那样想办法克服,努力学习,最后一定会学有所成。

示例二: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和宋濂、匡衡相比要优越得多,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读书。我们也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评分说明: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七录以此也……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注】溥:张溥,明末文学家钞:后来写作 已:完毕。斋:书房@毫:笔。
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诃语(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3)如是者六七始已 始( 4)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就(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译文:
10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段的内容(2分)

答:
11
.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

答:
参考答案:
8
.(1)借(2)等待(3)才(4)完成(每词1分,共4分)
9
.(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1分)(2)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中浸几次(1分,共2分)
10
.(甲)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1分(乙)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1分,共2)
11
.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答上两点得1分,联系实际者得1分,共2分)

 

六、(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遇者,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王肃传.注引》
10
.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②性质讷而好学,善治《老子》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2
.甲、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2分)
13
.结合选文,为下面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求学当精须用心专一
下联:
参考答案:
10
.答案:① 遗:给予,赠送。②治:研究,钻研。 评分:共2分。
11
.答案:①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②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白天的空余时间,阴雨的日子是一年四季的空余时间。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
.答案示例:甲文:希望后辈诸生珍惜读书的好条件,努力学习,专心学习。乙文:读书应该熟读,还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 评分:共2分。
13
.答案示例:读书择时宜忙中偷闲 评分:共2分。答案合理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