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父亲 阅读答案

标签: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梁冰葫芦岛教育 |
分类: 文学类阅读 |
柔软的父亲
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 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这时 ,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 觉。
12.文章写那位捞蝌蚪的父孝,为何要强调“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3分)
13.文中同学的父亲“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文中哪些情节使“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2分)
14.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本文也是这么写的吗?本文的写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3分)
15.有人说本文内容过于散乱,一篇文章写了三位互不关联的父亲,对此说法,你如何看待?(3分)
16.从词语搭配和表达中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妙处。(3分)
12.①一般而言,北方人形体、气质都比较粗犷。②写这位父亲具有“北方人的轮廓”,意在突出其外表粗犷。③强调外表粗犷,意在反衬其对孩子柔软细腻的内心,(每点1分)
13.①叫醒“我”和同学的方式十分轻柔(或:用粗糙强壮的手将“我们”轻轻摇醒)。②在同学未提请求的情况下,送给“我”和同学一玻璃瓶萤火虫,充满了童趣。(每点1分)
14.①说“父爱如山”,是表现父爱凝重深沉(或“坚硬”“沉默”)的特点。②本文却是从突出柔软细腻的一面来刻画父亲。③叙事角度新颖独特,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感受。(每点1分)
15.①本文所写三位父亲的事件确实互不关联,但全文并不给人散乱的感觉。②因为三位“父亲”都具有外表“粗粝”,内心“柔软”的特点。③作者通过“柔软”这一共性,将三位父亲的事件连接在一起,使全文形散而神不散。(每点1分)
16.①“父亲”一词本是阳刚、粗犷的,以“柔软”来修饰,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②这种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从表达中心角度看,题目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本文所写父爱的特点。(每点1分)